读音:gǒu

【源】 ①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为苟,见《国语》(6,7,9,12,17)。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为氏,见《路史》(17)。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族而称苟氏(11,21)。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11,60)。⑧后晋高祖名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⑨羌族哭吾己氏(房名),汉姓为苟(194)。⑩畬(244)、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河南、河内、西河(17,21,60,418),山西(261)。【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山东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苟姓人口75%。【人】苟变,春秋时卫人(21)。苟晞,晋时河内山阳人,累官阳平太守,拜尚书右丞(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 山东之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 西之韩城,新疆之布尔津,河南之卢氏,广西之田 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 畲族、羌族、仡佬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 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国语》 云: “黄帝之后 有苟实、苟参。” 或以名字为氏,为苟氏之先 (按: 或谓苟参为汉人,可能与 “黄帝之后” 同名字)。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舜后亦有苟氏。” 则 此当系出妫姓。③郑樵又云: “或言以河内多苟杞, 因以为氏。”《姓氏考略》 亦注: “苟,草名,河内多 杞,所居饶之,因以为氏。” ④郑樵又云: “ (后魏) 若干氏改为苟氏。”⑤ 《姓氏考略》注云: “句氏避宋 高宗讳,加艹为苟。”⑥《姓氏考略》据《齐东野语》 注云:“后晋高祖名敬塘,析敬字为文氏、苟氏。望 出河南、河内、河西。” ⑦或出自羌族“哭吾已” 氏 “哭吾已”本房名,或以代姓。羌语 “哭” 乃汉意之 “”,或据其汉意谐狗音而以 “”为单姓。⑧畲族 之苟,或谓槃瓠之后。谢肇淛 《五杂俎》 载: “吾闽 山中有一种畲人……相传槃瓠种也,有苟、雷、兰等 五姓。”

汉代有苟谏,上党太守; 晋代有苟晞; 宋人有苟 师颜、苟铎,并滁州人; 又有苟毅,易州人; 又有苟 全,夔州人; 元代有苟宗道,保定人,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