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濕,溼

读音:shī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甲骨文4;金文;石鼓文;小篆湿;小篆溼;汉帛书;隶书

湿” 初指河名,《说文》 : “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 后 与 “” 混同。 “” 是阴暗潮湿。 甲骨文写作 “” 。 左 边是水的形状,表示因水而湿; 右边用数横和两束丝表示被水洇湿; 下边或 增 “” ,止是脚,用以表示接触地下。石鼓文将表示地下的 “” 直写作 “” 。 小篆据此写作 “” , 会意丝因放在有水的土地上而潮湿。 《说文》称: “溼,幽溼也。从水; 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隶 书(汉《礼器碑》 )等写作“” , 成为简化字写作“湿” 的基础。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