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傲,螯,熬,獒,䵅,驁,鰲,骜,鳌

读音:áo
金文1;金文2;金文3;金文4;金文熬;石鼓文敖;石鼓文骜;小篆敖;小篆傲;小篆熬;小篆䵅;小篆獒;小篆獒;小篆螯;小篆骜;三体石经

”是出游,游戏。《说文》: “敖,出游也。从出,从放。”属会 意字。金文1-3的左边均象头戴羽饰的人形,是舞蹈或游戏时的装束; 右边的 “” (读pū)字是手持器具形,疑是舞蹈的指挥人。小篆或受石鼓文的影 响,将人形写作 “” ,与 “”组成 “放” ; 头上的羽饰变成 “” ,故 有 “从出, 放声” 的解释。 隶书写作 “” 。 从而成为今文。 后又加表示行 走的 “” (读chuò,即 “辶” ,俗称“走之” ),成为专指出游的 “遨” 字; 而“”则因舞蹈、游戏动作的不羁而多表骄傲、狂妄义。后加 “” 成 “” 。“” 用作义符,加 “鱼、犬、虫、马”等字组成 “鳌、獒、螯、 骜”等一批表示有强劲桀骜特征的与动物有关的字。用作声符,加 “”成煎 熬、熬煮的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敖》

敖是出游, 游戏。金文写作“”或“” 。左边是头 戴羽饰的人形, 是舞蹈祭祀或游戏的装束 右边的 “” 字是 手持器具形,当是舞蹈的指挥者。小篆受石鼓文的影响将人形 写作 “” 与 “”组成 “放” 字。头上的羽饰变成 “” 。 故《说文》: “称放,从出” 。这是许慎公未审甲、金文造 成误会。 隸变时写作 “” 。 小篆为应证敖是人的行为, 另加 “”旁作 “” 。 后又加表示行走义的 “” 而成出游的遨 字。另《石经》中有一“”字, 表现人趾高气傲, 目空一切 的样子。为一古人名,义同 “” 。

大熊书于石门

规格: 高118CM 宽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