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ēng
甲骨文1;甲骨文2;小篆;隶书

”是古代系有丝绳的箭。 《说文》: “矰,隿射矢也。” 甲骨文写作 “” , 均象 “ ” (矢, 箭)上缠绕丝绳, 十分形象。 小篆保留箭矢 形, 去掉丝绳, 改用 “”作声符, 写作 “” , 成为 “从矢, 曾声” 的形声 字。 隶书据小篆结构写作 “” , 成为今文。

注: “” 与 “弋、隿” (同读yì)字义相同,均表示有绳的箭。不同 者 “” 是原始的箭杆形,“” 是在 “” (箭)上增 (曾)加丝绳,而 “谁” 才明确弋 (或矢)是用来射 “” (鸟)的。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