艸 屮,卉,草

读音:cǎo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金文1;金文2;金文3;楚帛书;石鼓文;小篆屮;小篆艸;小篆草;小篆卉;隶书屮;隶书草

” 、“” 在《说文》 中都是部首字。“” 是初生的小草。 《说文》 : “屮, 草木初生也。 ” 甲骨文写作 “” (读chè, 是刚长出 地面的小草形)。“” (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说文》: “艸,百 卉也。” 艸字后来只作部首,俗称 “草字头” 。而 “” 字原本指一种叫 作 “麻栎” 的乔木的子实。可以用来染黑色(黑古称皂色。皂与 “” 同 形) 。 “皂” 加 “” 成 “” 。 草字的金文也写作 “” 或 “” 。 都 是草叶的形状。秦石鼓文将 “” 置于 “茻” (读mǎng,草丛,草莽)之 中而写作 “” , 由此成为形声字。 小篆省去下边的 “” 而写作 “” 。 至此, “” 与 “” 成为两个字。 而 “” 在《说文》中也称为 “艸之总名” , 楚帛书、 小篆写作 “” , 确象一丛草形。 古人造字 以三为多,用三个 “” 表示很多草当是泛指草木,引申花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