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萃卒,年七十七。

公元1801年 本年
檀萃卒,年七十七。

曾力行尝撰《默斋先生穆传疏序》檀萃之文云:“先生此疏不主故常,时与注合,亦时与注离,若康成笺诗,取义不尽与《毛诗》符者,所谓相辅而成,相需而备也,至于奇僻古字,推究偏旁,仿象结构,音之释之,宁使后贤攻我之误,不可使其阙而无传。于原文字阙而存方圈者,如其文可以大意属读,即取其文填于圈内以补之。又于第五卷东巡,据《束晰传》补出帝台;据列子补出化人。谓古读化为回,化人即回人,为今回教所自始,皆出于卓识。然皆为确论,断不可易者也。以天主化人同一教;以昆仑即须弥;以昆仑诸君长之膜拜,即三十三天之小天王迎接往来,亦比荒外侯服无绝殊者。改佛说之闳虚,就人境之卑实,尤无不可信者也。每卷之后,附以考传,论辨其奇创,往往得未曾有其透辟。又每每如遇其新,其引人人胜,读之唯恐其尽,抑且应接不暇,其移我情至此。吾不意先生老遭放废,羁离万里,朝不谋夕,与死为邻,而犹以旷达之胸襟,发游戏之笔墨。妙谛精蕴,皆原于经传子史,与正论不违,非识出天地之外,神游日月之表,不能有此撰著也,可不谓通儒乎!方今学士大夫,争为考辨之学,如此书之考辨,则可谓闳大而不遗虫鱼,非磊落之讥矣。”“先生少年曾为《山海经赋》,俾学者便于记诵。近又为夏小正注,已梓行;又拟注周书《大戴礼》。其拳拳述古明道之心,不以素患难窜蛮夷而或改。……先生不得归,益壮益坚,奋志于传述,其视赵邻卿注孟子奚以异?呜呼,其可及也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默斋先生穆传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