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姜夔 南宋

  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余徘徊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地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
①中都:指北宋都城汴京。
②象齿:象牙。
③庾郎:指庾信,曾著《愁赋》以抒怀。
④铺铺:铜制的铺首。旧时门上用以衔住门环之铜器,多为兽面之形,故称铺首。
⑤伊:指蟋蟀。
⑥机杼:织布机。
⑦屏山:绘有山水面之屏风。
⑧砧杵:捣衣石和捶衣棒。
⑨候馆:旅舍。

【译文】:
  庆元二年,我同张功甫在张达可的厅堂一同开怀畅饮,听到隔壁的房间有蟋蟀的叫声。功甫约我一同写词,再请人演唱。功甫先写成一篇美文。我在茉莉花间引动文思,抬头望见秋月,顿时生出无限灵感,不一会儿也写成了这首词。京师中称蟋蟀叫促织,善于争斗。玩家有的花二三十万钱买一只,用象牙雕成楼台形的笼子来养它。张君先自吟成美妙的词章,像庾信的《愁赋》般哀惋凄凉,那是蟋蟀在哀鸣吟唱。露水沾湿的铜铺首外,长满苔藓的石井台旁,都可以听到蟋蟀鸣叫。那哀怨的声音如泣如诉,令思妇无比忧伤,只好半夜起来寻找机杼纺织。曲折的屏风上山峦重叠,秋夜正凉,独自一人何等凄伤?仿佛又有风吹夜雨敲打西窗。也不知蟋蟀为了谁,断断续续地伴着捣衣的声响。旅馆里的蟋蟀悲吟暮秋,离宫中的蟋蟀哀吊暗淡的月亮,更增加人的无限悲伤。《豳风·七月》中把蟋蟀写进诗章,世间的小孩们不知愁苦,找它好玩。有人把蟋蟀的哀鸣声写进琴曲,一声声,唱尽人间的辛酸悲苦。

【赏析】:
  本词是作者咏物名篇。词中通过各种人对蟋蟀声的感受,抒发作者寂寞凄凉之苦。上片写听蟋蟀哀鸣时所生之感受。下片写听后之感想。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虚实相映,章法浑成。绍熙二年辛亥(公元1191年),姜夔从事肥归湖州,中途到苏州拜访范成大,赏雪观梅,写成《暗香》、《疏影》两首自度曲,范对之激赏,赠以家妓小红。除夕夜,姜夔带小红乘船回家,沿途作成《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绝句十首,这段往事使词人终生难以忘怀。五年后,作者和其他一位友人自浙江武康赴江苏无锡,再过吴松江垂虹桥,又遇寒夜清幽这境,四人对景微吟,各成诗词五十首,这首《庆宫春》词,即为追念旧事之作。故陈廷焯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评》)。还有一点也应提及,即人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往往是受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某一现象的触发而突然出现。换言之,艺术灵感产生往往需要一定的触发点。姜夔在友人张功甫作完咏蟋蟀的词(指《满庭芳》促织儿,本书后面亦收入,可并参)后,怎么也写不出来。后来到外面去听到蟋蟀的叫声,才突发灵感,便以其叫声而引起的各种人物的感情活动结构本篇。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信然!词中虽有具体的人事背景和浓厚的伤逝之情,但作者只是于一路的景物描写中自然带出,给人以清幽开阔、飘逸蕴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