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统治政策。武帝初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初统治者所倡导和奉行的黄老学说已不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因而为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学说所取代。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同年,丞相卫绾奏请:“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武帝采纳这些建议,于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六年以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汉书·儒林传》)其后,通晓儒家经典更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但武帝所尊崇的儒家已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有利于加强君权的思想因素,与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所不同。汉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一直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