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玉铭

战国时玉器刻铭。玉之形状为十二面楞柱体,中空,顶端未透,其用途尚不明。每一面上不计重文三字,合重文共四十五字:“行��(气),宎则��,��则神(伸),神(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萌),明(萌)则(长),(长)则(復),(復)则天。 天其才(在)上,墬(地)其才(在)下,巡(顺)则生,逆则死。”一般认为此是讲吸气与呼气之过程。属中国古代气功理论。大意为:口吸气后自上而下运至腹下,然后又自下而上返回到头顶呼出,“定则固”,乃吸、呼气过程中的转折。其要领是吸气要行至腹下,呼气要行至头顶,此行气之顺逆有生死之别,不能违背。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