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葭

吹葭    chuī jiā
1.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国语辞典

注音 ㄔㄨㄟ ㄐㄧㄚ  拼音 chuī jiā
古代將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內,以占知季候。若某節氣至,和它相應的律管裡的葭灰便飛動起來,故稱節氣變換為「吹葭」。見《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
   ▶ 唐.杜甫〈小至〉詩:「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亦作「吹灰」。
扫描版:「吹葭」在《汉语大词典》第3644页 第3卷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