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名。(1)流经春秋卫地,即所谓“桑间濮上”之濮。一称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二支:上游一支首受济水于今河南封丘西,东北流;一支首受河(黄河)于今原阳北,东流经延津南;二支合流于长垣西。东流经县北至滑县东南,此下又分为二:一支经山东东明北,东北至鄄城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经东明南,又东经菏泽市北注入巨野泽。历代上下游各支时或此通彼塞,时或此塞彼通,故《汉书·地理志》、《左传》杜预注、《水经注》、《元和志》等书所载经流不尽相同。后因济水涸竭,黄河改道,故道渐堙。明清之际余流犹残存于长垣、东明一带,俗称普河。(2)《春秋》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人杀州吁于濮”;杜预注:“陈地水名。”《水经·渠水注》:“沙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之欠水也。”即今安徽芡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