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yà lǐ shì duō dé

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等于蜡块等学说,其基本特点是:在很多问题上接近于唯物主义,并且显露出很多辩证法思想,但他常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摹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逻辑学著作有《工具论》;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心理学著作有《论灵魂》;伦理学、政治学著作有《伦理学》(由其子尼可玛可斯〔Nikomachos〕编纂)《政治学》等;美学著作有《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