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

黑暗    hēi àn

1. 没有光亮

2. 比喻反动、腐败

详细解释

1. 亦作“黑黯”。没有光。

唐 李商隐 《杂纂》:“不得黑暗独自出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胸中寃气扼塞,距踊声屈,觉九幽十八狱,无此黑黯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黑暗闷热的小屋里死一般沉寂。”

2. 比喻社会落后、政治腐败。

茅盾 《色盲》二:“他想到 赵筠秋 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 魏巍 《壮行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一个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 中国 ,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光明的 中国 。”

3. 犀角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云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断不通。故 波斯 谓牙为白暗,犀为黑暗。” 宋 苏轼 《送乔施州》诗:“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採蜜花。”自注:“胡人谓犀为黑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暗中 漆黑 暗淡 昏黑 阴郁 阴暗 阴沉 幽暗 阴晦 晦暗 昏暗 黯淡
反义词 明后 鲜亮 斑斓 光明 明亮

国语辞典

注音 ㄏㄟ ㄢˋ  拼音 hēi àn
相似詞: 1.漆黑、暗中
相反詞: 1.明亮、光明、光亮
1. 不明亮。
   ▶ 《三國演義.第三回》:「滿地荊棘,黑暗之中,不見行路。」
2. 風氣腐爛、敗壞,沒有公理正義。
   ▶ 如:「政治黑暗。」
扫描版:「黑暗」在《汉语大词典》第18136页 第12卷 1335
扫描版:「黑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