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然

骚然    sāo rán

1. 骚动的样子

2.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详细解释

1. 扰乱貌;动荡不安貌。

《汉书·严助传》:“夫以眇眇之身,託于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 南夷 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唐 李华 《咏史》之四:“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宋 苏舜钦 《太子太保韩公行状》:“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2. 纷杂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3. 风动貌。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之十序:“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 顺 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4. 凄清貌。

宋 林逋 《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诗:“吟罢骚然略迴首, 歷阳 诗社久离群。”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肃然 寂然

国语辞典

注音 ㄙㄠ ㄖㄢˊ  拼音 sāo rán
相似詞: 寂然、肅然
動亂不安的樣子。
   ▶ 《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
参见:騷然
扫描版:「骚然」在《汉语大词典》第17665页 第12卷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