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 注音 ㄙㄢ ㄕˊ 拼音 sān shí 1. 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
▶ 《左傳.桓公六年》:「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 《新唐書.卷一七八.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 印度一年分成寒、熱、雨三個季節。
▶ 《大唐西域記.卷二》:「如來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参见:
三时
扫描版:「三時」在《汉语大词典》第221页 第1卷 221
支持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