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隐喻    yǐn yù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的一种。不直接点明是比喻,但实际上是打比方,常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于等表明甲事物就是乙事物

详细解释

1. 暗中寄寓讽喻之意。

夏曾佑 《小说原理》:“小説始见《汉书·艺文志》,书虽散佚,以 魏 晋 间之小説例之,想亦收拾遗文,隐喻託讽,不指一人一事言之,皆子史之支流也。”

2. 指言外之意。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他怕这‘算账’两字的隐喻,就是绑票,勒索,或结果性命。”

3. 修辞手法比喻的一种。又称暗喻。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喻词“如”、“像”之类,而是用“是”、“成为”等动词来联系,有时连动词也不用,如:花的海洋;落后和贫困这两座大山。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明喻 直喻

国语辞典

注音 ㄧㄣˇ ㄩˋ  拼音 yǐn yù
相反詞: 直喻、明喻
一種修辭格。以兩物之間的相似性來作間接暗示的比喻。相對於明喻而言。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為」等代替的譬喻屬之。
   ▶ 如:「搖曳的柳條是曼妙的芭蕾舞者。」
参见:隱喻
扫描版:「隐喻」在《汉语大词典》第16486页 第11卷 1127
扫描版:「隐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