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长沙    cháng shā


郡国名。战国秦灭楚置。治临湘(今长沙市西汉初为国,辖今湖南大部,广西小部,广东连州英德等市和江西一部。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为郡,景帝后复为国。辖境逐渐缩小。东汉仍改为郡。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潭州为长沙郡。
府名。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潭州府置。治长沙善化两县(今长沙市。辖今湖南洞庭湖汨罗江以南,资水流域以东,安化湘乡攸县茶陵等市县以北地。1913年废。清为湖南省省会。
市名。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沿岸、京广铁路线上。湖南省省会。辖岳麓芙蓉天心、开福、雨花五区及浏阳市和长沙望城宁乡三县。秦为长沙郡治,西汉为长沙国,东汉仍为郡。隋为潭州治。明清为长沙府治。1933年设市。人口568万(市辖区160万,1996年)。工业以机械、化学、轻工、电子、纺织、食品等为主。手工业发达,以“湘绣”和鸭绒被、瓷器著名。旧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有湖南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所。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有清水塘岳麓山橘子洲、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旧址等重要革命纪念地。有天心阁、开福寺、马王堆汉墓等古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县名。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纵贯。县人民政府驻星沙镇。秦置临湘县,隋改长沙县。农产以稻为主,并产柑橘、茶叶、黄花、鱼苗等。矿产有石灰石、硅砂、石英。工业有机械、建材、化学、食品。手工艺品有湘绣,被誉为“湘绣之乡”。名胜古迹有左宗棠墓、黄兴故居。


参见:長沙
扫描版:「长沙」在《汉语大词典》第15946页 第11卷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