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国学书库
古籍在线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古籍书目
二十四史
国学精选
明清实录
白话译文
诗词
汉语
汉语字典
部件查字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书法
书法图集
书法字帖
印谱查询
历史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年号
姓氏
民族
官职
知识
地图
其他
中医中药
对联大全
丛书检索器
十三经索引
家谱族谱
墓志数据库
会员
古籍
国学书库
古籍在线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古籍书目
二十四史
国学精选
白话译文
诗词
汉语
汉语字典
部件查字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书法
书法图集
书法字帖
印谱查询
历史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年号
姓氏
民族
官职
知识
地图
其他
中医中药
对联大全
丛书检索器
十三经索引
家谱族谱
墓志数据库
会员
书库
四库
影印
诗词
字典
词典
人物
典故
书目
书法
首页
汉语词典
銅匭
銅匭
銅匭 tóng guǐ
铜匦,是由武则天命人所造铜制的匣子,类似于检举箱、报冤盒,用来随时接纳天下表疏。铜匦分为四匦,分别是延恩匦(养民劝农)、招谏匦(评判朝政)、伸冤匦(申诉冤屈)、通玄匦(建言献策)。任何人都可根据意愿将文字投入其中一匦,于是民情大多被朝廷知悉。武则天设铜匦,并设“
匦函
”,是对古代信访制度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最高统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在我国信访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见:
铜匦
扫描版:
「銅匭」在《汉语大词典》第16615页 第11卷 1256
銅匭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𫗪
每日一成语:山节藻棁
每日一词语:着體
每日一诗词:南州
每日一字一词
每日一字:𢠛
每日一成语:羽毛未丰
每日一词语:没化
每日一诗词:对酒戏作
支持本站
热门古籍
备急千金要方
听月楼
宣和北苑贡茶录
全唐文
后西游记
日知录
閩海紀要
公孙龙子
关闭
古籍
古籍
国学书库
古籍在线
影印古籍
全文检索
古籍书目
二十四史
国学精选
白话译文
诗词
汉语
汉语
汉语字典
部件查字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书法
书法
书法图集
书法字帖
印谱查询
历史
历史
人物
典故
地名
事件
年号
姓氏
民族
官职
知识
地图
其他
其他
中医中药
对联大全
丛书检索器
十三经索引
家谱族谱
墓志数据库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