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仪同三司

官名。三国魏始置,为大臣加号,意谓与三司即太尉、司徒、司空礼制、待遇相同,许开设府署,自辟僚属。两晋南北朝因之。北周置为勋官,九命; 武帝建德四年(575),改“开府仪同大将军”。隋置为散官名号,初为正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从一品,位次王、公。唐沿置,为文散官第一等。勋官号中亦有之,从四品上,高祖武德七年(624)改为轻车都尉。玄宗开元(713—741)以前,散官皆给俸禄,得依本品班次预朝会。北宋前期为从一品文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用为文臣寄禄官,从一品,地位与改制前之使相同,亦号称“使相”。辽朝亦置,为散官最高一阶。金沿置,为从一品文散官。


汉魏间始有“开府仪同三司”之号,三司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司都有官属,“开府仪同三司”,指设官、待遇与三司相同。如做加衔,其本身必另有其他职务。唐、宋、元三朝以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官阶。只称“仪同三司”者,为次一级。见《历代职官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