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尺竿头

【成语】:百尺竿头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简拼】:bcgt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示例】: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近义词】:百丈竿头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很高的境界
【英文】:make still further efforts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长沙高僧景岑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他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众与他谈论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给大家念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尺竿头 典故或故事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后因以“百尺竿头”喻空中杂技,如宋.晏殊《题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褭,音niǎo,柔弱摇曳的样子),足腾振挂骇旁人。”又用以形容旗帜,如唐.李商隐《咏史》:“北湖南埭(音dài,土坝)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又喻船桅竿,如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又引申喻居高位,如宋.陈从易《贺王钦若罢相帅》诗:“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又因诗僧招贤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参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之句,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但仍须更进一步,如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百尺竿头 成语接龙

【顺接】:头痛治头 头痒搔跟 头白哀吟 头点朱衣 头高头低 头昏眼暗 头昏眼花 头角峥嵘 
【顺接】:燕额虎头 死到临头 头痛治头 橘柚千头 十字路头 危亡关头 不大对头 紧急关头 
【逆接】:以一警百 罚一劝百 举一废百 杀一警百 歼一警百 百分之百 绳一戒百 事半功百 
【逆接】:百年不遇 百里风趠 百无聊赖 百听不厌 百务具举 百懒千慵 百事大吉 百二金瓯 


 查看:「百尺竿头」的典故、百尺竿头成语故事
 查看:「百尺竿头」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