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芦中人

【成语】:芦中人
【拼音】:
【简拼】:
【解释】: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者再,子胥乃出芦而应。”

伍子胥逃离楚国时,在十分危急的情势下,幸亏有一渔父把他渡过江。渔父知其为逃亡之人,回家为他去取饭食,子胥恐有诈,故藏匿于深苇之中。渔父取饭食回来,不见其人,意想必藏于芦中,故呼“芦中人”。后因用为逃亡藏匿者之典。

清.薛旦《芦中人》一剧,即演此事。


芦中人 成语接龙

【顺接】:人高马大 人薇权轻 人生若寄 人不厌故 人生若梦 人多口杂 人海人山 人民战争 
【顺接】:假手于人 穷鸟投人 余光分人 压寨夫人 玉山樵人 曾参杀人 北烛仙人 不得意人 
【逆接】:烂蒸葫芦 没嘴葫芦 闷嘴葫芦 依样葫芦 得胜葫芦 倒地葫芦 打闷葫芦 掩口葫芦 
【逆接】:芦中托渡 芦花之虑 芦洲蟹舍 芦中亡士 芦荡火种 芦荻画灰 


 查看:「芦中人」的典故、芦中人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