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第八“作酱法”中“作鱁鮧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昔汉武帝逐夷(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东夷)至于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于坑中,以至(此字应有误。据校刊,或作“坚士”,或作“湿土”,日译本则疑为“草土”之误)土覆之,香气上达。取而食之,以为滋味。逐夷得此物,因名之,盖鱼肠酱也。”
“鱁鮧,音zhù yí,原本是古时海滨人所做的鱼肠酱,后因上述汉武帝逐夷人的故事,成为典故。后世文人用时以谐音,取其原意,常比喻驱逐异族侵略的意思。
清.林昌彝《杞忧》诗:“嗜痂到处营蝇蚋,下酒何人啖鱁鮧。”
【逆接】:南蔗倒啖 肉可共啖 攻苦食啖
【逆接】:啖蔗过尾 啖之以利 啖以甘言 啖饭之道 啖以重利 啖指咬舌 啖香之质 啖猪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