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味外味

【成语】:味外味
【拼音】:
【简拼】:
【解释】: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二《与李生论诗书》:“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又云:“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

唐.司空图在谈到关于诗的体会时,用“味”来表达诗所蕴含的情趣意境给人的感受,即所谓“韵味”。他认为,只有先能辨“味”,然后方可论诗。只有以追求外形的精美(即语言形式辞藻结构的美)与内涵神味美的高度结合为目标,才能真正了解“味外之旨”,即“韵外之致”,亦即蕴藏于诗中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情趣。后因称于诗歌直捷表达的“咸酸”之外,另能品察的醇味叫“味外味”。

宋.苏轼《东坡志林》十:“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味。”


味外味 成语接龙

【顺接】:味如嚼醋 味如鸡肋 味如嚼蜡 味同嚼蜡 味道模棱 
【顺接】:食不遑味 耐人玩味 适齐忘味 王济尚味 别有滋味 山珍海味 语言无味 佳肴美味 
【逆接】:适齐忘味 原汁原味 食不重味 食不二味 言外之味 百馐五味 枯燥乏味 三月忘味 
【逆接】:味同嚼蜡 味如鸡肋 味道模棱 味如嚼醋 味如嚼蜡 


 查看:「味外味」的典故、味外味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