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众口铄金

【成语】:众口铄金
【拼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简拼】:zksj
【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近义词】:积毁销骨人言可畏
【语法】: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英文】:public clamour can confound right and wrong
【法文】:à force d'être répétées,les rumeurs finissent par ne plus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众口铄金 典故或故事

    比喻舆论所共同赞成和反对的,即使金子也能使之熔化。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铸大钱。两年以后,他又下令搜集铜铁,铸造编钟。为此,单穆公、伶州鸠等先后进谏,周景王一概不听。公元前521年,编钟铸成。周景王得意地说,编钟的声音一定十分和谐吧。伶州鸠回答道,恐怕未必吧。王问何故。他回答说,在上的统治者制作乐器,老百姓也都高兴,才叫作和谐。现在财富匮乏,百姓疲惫,没有不怨恨的,哪里还有什么和谐呢?再说老百姓所喜欢的,没有实现不了的,其所讨厌的,没有不垮台的。谚谣说:万众一心,就象坚固的城堡,大家舆论,可以使金子熔化。三年内,您两次从民间征集金属,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垮台的。周景王不高兴地说,你是个老糊涂,知道什么?不过一年,周景王死去,他所铸造的编钟声调也不和谐。

【出典】:

    《国语·周语下》:“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令财亡民疲,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众口铄金 成语接龙

【顺接】:金华羽士 金母木公 金鱼公子 金莲花炬 金光盖地 金石交情 金镜重圆 金枪不倒 
【顺接】:钗股分金 一字兼金 抵雀捐金 许剑千金 众口烁金 一掷千金 季诺如金 点石为金 
【逆接】:造言惑众 生寡食众 枭首示众 罚不责众 地广民众 起师动众 兴役动众 造谣惑众 
【逆接】:众说纷纭 众目睽睽 众目昭彰 众盲摸象 众口交詈 众寡悬绝 众醉独醒 众口同声 


 查看:「众口铄金」的典故、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查看:「众口铄金」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