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幸灾乐祸

【成语】:幸灾乐祸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简拼】:xzlh
【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示例】: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的态度。
【近义词】:落井下石乐祸幸灾
【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歇后语】:隔岸观火;黄鹤楼上看翻船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缺乏善意
【英文】:crow over
【日文】:他人(たにん)の不幸(ふこう)を喜(よろこ)ぶ
【法文】:se réjouir des malheurs d'autrui
【德文】:Schadenfreude
【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幸灾乐祸 典故或故事

    形容心怀恶意,视他人危难为快乐。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贷粮给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也闹灾荒,要求向晋国买粮食,晋惠公却不答应。晋大夫庆郑劝道,背弃秦国对我们以往的恩惠,秦国就不会再亲近我们!以邻国遭灾为可庆幸,非仁爱之道;贪爱货利而不施于人,则祸殃将至;因此而触怒邻国,不合道义。上述四种德行都失去了,怎么能保住晋国。可是晋惠公却听信大夫虢射意见,坚不允许,从而导致了次年秦晋韩原之战,不但晋军败北,连晋惠公本人也成了秦国俘虏。

【出典】: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弗听。”

【例句】: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幸灾乐祸 成语接龙

【顺接】:祸不反踵 祸福无常 祸起萧墙 祸福之门 祸乱相踵 祸在朝夕 祸与福邻 祸不妄至 
【顺接】:马栈之祸 以身试祸 以德追祸 飞灾横祸 资怨助祸 要宠召祸 无须之祸 被灾蒙祸 
【逆接】:惨遭不幸 额手庆幸 行险僥幸 使心用幸 言多伤幸 羊车望幸 行险徼幸 使心作幸 
【逆接】:幸免于难 幸反为祸 幸灾乐祸 幸可饮牛 


 查看:「幸灾乐祸」的典故、幸灾乐祸成语故事
 查看:「幸灾乐祸」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