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韬光养晦

【成语】:韬光养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简拼】:tgyh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示例】:他急于~,不想出山。
【近义词】:韬光晦迹
【语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养晦 典故或故事

谓敛藏才智,不使外露。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亦作“晦迹韬光”。元.王仲元《江儿水.叹世》曲:“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金.侯善渊《益寿美金花》词:“物我俱忘,晦迹韬光德自长。”明.无名氏《太平宴》头折:“晦迹韬光为隐居,结茅成舍自耕锄。”亦作“韬光晦迹”。《醒世恒言》卷四○:“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一旦出世,遇良工匠,切磋琢磨,方始成器。”明.无名氏《女学士》一折:“你正是怀才隐秀多聪慧,因此上韬光晦迹绝名利。”亦作“韬光隐迹”。金.马钰《满庭芳》词:“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亦作“韬光灭迹”。《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灵应传》:“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亦作“韬神晦迹”。《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韬光养晦 成语接龙

【顺接】:晦盲否塞 晦明风雨 晦迹韬光 
【顺接】:风雨如晦 韬光隐晦 遵时养晦 韬光用晦 風瀟雨晦 长明乃晦 风潇雨晦 年灾月晦 
【逆接】:武略文韬 文韬武韬 虎略龙韬 
【逆接】:韬光用晦 韬光灭迹 韬光隐晦 韬晦之计 韬神晦迹 韬光俟奋 韬迹隐智 韬光隐迹 


 查看:「韬光养晦」的典故、韬光养晦成语故事
 查看:「韬光养晦」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