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辨真伪
【拼音】:bù biàn zhēn wěi
【简拼】:bbzw
【解释】: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馋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差别,不辨真伪。”
【示例】: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
真假难辨、
鱼目混珠
【语法】:作谓语;用于处事
【英文】:be u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genuine from the imitation
【日文】:真偽(しんぎ)の見分けがつかない
【法文】:ne pouvoir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不辨真伪 典故或故事
述宾 分不清真假。《三国演义》93回:“因火光之中,~。”△贬义。多用于情性方面。也作“不辨真假”。
不辨真伪 成语接龙
【顺接】:不辨真伪 曲尽情伪 化性起伪 朝真暮伪 著诚去伪
【逆接】: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不痒不痛 不死之药 不可开交 不知自量 不可匹敌 不知轻重 不容置辨 不可胜纪
查看:「不辨真伪」的典故、不辨真伪成语故事
查看:「不辨真伪」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