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毛之地

【成语】: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简拼】:bmzd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语法】: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不毛之地 典故或故事

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也简作“不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之地 成语接龙

【顺接】:地老天荒 地广人众 地官赦罪 地富山芳 地狭人稠 地覆天翻 地动山摇 地网天罗 
【顺接】:走伏无地 五体投地 冤天屈地 瞒天昧地 焮天铄地 置诸死地 撑天柱地 十死之地 
【逆接】: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不切实际 不足为信 不敢高攀 不徇私情 不胜枚举 不丰不俭 不比而周 不知时务 


 查看:「不毛之地」的典故、不毛之地成语故事
 查看:「不毛之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