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愤不启

【成语】:不愤不启
【拼音】:bù fèn bù qǐ
【简拼】:bfbq
【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示例】: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不作不发”这八个字的含义。 许国庆《仍是“不宁静”》
【语法】:

不愤不启 典故或故事

    原指只有学生急于想弄明白一种道理而尚未明白时,老师才去开导他们。后来则泛指不经过挫折或失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和取得成功。孔子在谈到他的教学方法时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一张桌子四个角,举一个角为例,如果学生不能类推其它三个角,就不要再教他了。

【出典】:

    《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愤不启 成语接龙

【顺接】:启山公事 启瞶振聋 启母化石 启期三乐 启手启足 启宠纳侮 启瞆振聋 启明戒旦 
【顺接】:不愤不启 狡焉思启 久蛰思启 意前笔启 
【逆接】: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不言之言 不事生计 不无裨益 不择生冷 不事小儿 不臣之心 不夺其时 不遑宁息 


 查看:「不愤不启」的典故、不愤不启成语故事
 查看:「不愤不启」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