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兵不血刃

【成语】: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简拼】:bbxr
【解释】: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示例】:~,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 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近义词】:不战而胜、所向披靡
【反义词】:血流成河、血流飘杵
【语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英文】:win victory without battle
【德文】:den Sieg davontragen,ohne das Kampfgerǎt mit Blut zu beflecken
【俄文】:без единого выстрела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屯骑校尉郭默英勇善战,但他十分骄横跋扈,为泄私愤杀死平南将军刘胤,伪造诏书诬陷刘胤谋反,宰相王导怕他,升他为州官。陶侃说服王导率兵讨伐,郭默自知理亏,想率军南下,被部将生擒投降,陶侃兵不血刃完成使命

兵不血刃 典故或故事

    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荀子认为,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他说,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上述四帝、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因而,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远方的人因仰慕其德行而前来投奔,武器上没有一点血迹,远近已来归服,功德极盛,恩惠遍及四方。

【出典】:

    《荀子·议兵》:“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

【例句】:

    《尉缭子·武议》:“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 唐·房玄龄《晋书·王濬传》:“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

兵不血刃 成语接龙

【顺接】:刃树剑山 刃没利存 刃发如新 刃迎缕解 刃游余地 
【顺接】:兵不污刃 手无寸刃 登锋履刃 销金罢刃 余地游刃 放心剚刃 舌如利刃 兵无血刃 
【逆接】:选士厉兵 精甲锐兵 天河洗兵 坚甲利兵 缮甲厉兵 聚米论兵 解甲休兵 布阵行兵 
【逆接】:兵无斗志 兵多将勇 兵慌马乱 兵不厌权 兵起萧墙 兵临城下 兵连众结 兵不污刃 


 查看:「兵不血刃」的典故、兵不血刃成语故事
 查看:「兵不血刃」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