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沈约病瘦

【成语】:沈约病瘦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梁书·沈约传》:“ (沈约)遂以书陈情于 (徐) 勉曰:‘……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 (min)俛。解衣一卧, 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 (chai) 不及前差,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今译】 南朝沈约 (字休文,谥隐侯,曾任东阳太守) 博通群籍,有文才,历仕宋、齐、梁三代。他任尚书令已久,欲谋三公高位,而皇帝不用,又打算离京做外官,皇帝也不允许。他在给徐勉的信中说:“……年初以来,我愈加多病苦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公务又过于繁忙,我毕竟年老力衰了,外出行动要靠骑马,只是勉力为之。表面上看,我还是个健全人,可对于自己的身躯,却不能把握了。常常必须努力支撑,方可对付。脱下衣服睡觉,骨头架子就像散了一样。上部热,下部冷,越来越厉害,如果取暖则感烦躁,而降温就更觉冷了。每次病愈总比以前差一些,每次发病,又比以前重一些。几个月的功夫,腰围日减,皮带常要向后移孔; 用手握臂测量,一个月就要细下去半分。如此下去,怎能支撑长久呢?”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人多病消瘦;或愁苦而瘦弱。

【典形】 病沈、带惊剩眼、带围宽、带眼频移、东阳病骨、东阳带、东阳瘦损、多病休文、宽带眼、频移带眼、沈愁、沈带、沈郎围、沈郎腰、沈瘦、沈围、沈腰、沈约诗腰、瘦尽东阳、休文瘦、腰愧休文、腰围似沈、瘦损东阳、瘦损腰围、沈侯不胜衣、腰围频减、消瘦休文、消瘦东阳、病起东阳、带减腰围、带眼销磨、带易成宽、带眼减围、沈郎瘦损、沈郎带宽、沈郎消瘦、衣带渐宽、沈郎多病、移带眼、带围减、沈郎瘦、沈侯瘦、沈约瘦、衣带缓。

【示例】

〔病沈〕 元·白朴《东墙记》:“孤眠独枕教人闷,愁潘病沈教人恨。”

〔带惊剩眼〕 宋·贺铸《望湘人》:“被惜余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带围宽〕 宋·陆淞《瑞鹤仙》:“怅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带眼频移〕 明·杨慎《少年游》:“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东阳病骨〕 宋·乐雷发《甲午社日客桂林》:“东阳病骨如鹦鹉,最怯南州社日寒。”

〔东阳带〕 宋·范成大《千秋岁·重到桃花坞》:“分散西园盖,消减东阳带。”

〔东阳瘦损〕 宋·周格非 《多丽》:“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多病休文〕 宋·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宽带眼〕 宋· 王安石 《寄余温卿》:“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

〔频移带眼〕 宋·李之仪《谢池春》:“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沈愁〕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莫遣沈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沈带〕 宋·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沈郎腰〕 清·王摅《赠沈郎》:“云髻妆成一样娇,吟诗瘦尽沈郎腰。”

〔沈瘦〕 元·王和卿《醉中天·别情》:“瘦了重加瘦,愁上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沈围〕 金·董解元《西厢记》:“有甚愁,消沈围,潘鬓慵梳洗?”

〔沈腰〕 五代·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沈约诗腰〕 元·黄子行 《西湖月》:“消瘦沈约诗腰,夜来甚捻。”

〔瘦尽东阳〕 宋·杨亿《再次首倡韵和》:“云峰得句怀真赏,瘦尽东阳沈隐侯。”

〔休文瘦〕 明·冯惟敏《新水令·访沈青门乞画》:“不承望衣怜范叔寒,只落的带觉休文瘦。”

〔腰愧休文〕 明·李东阳《师召在内直误系牙牌角带》:“酒防太白狂时换,腰愧休文病后宽。”

〔腰围似沈〕 元·石子章 《八声甘州》:“腰围似沈不耐春,鬓发如潘那更秋。”


沈约病瘦 成语接龙

【顺接】:瘦却何郎 瘦硬通神 瘦童羸马 瘦损何郎 瘦羊博士 瘦骨如柴 瘦眉窄骨 瘦马驮诗 
【顺接】:面黄肌瘦 沈约病瘦 胡肥钟瘦 竹清松瘦 绿肥黄瘦 沈腰销瘦 脸黄肌瘦 抽肥补瘦 
【逆接】:月落星沈 浑浑沈沈 愁潘病沈 断管残沈 阏伯实沈 鸿断鱼沈 兔缺乌沈 
【逆接】:沈思翰藻 沈烽静柝 沈竈産鼃 沈羊不饮 沈腰销瘦 沈腰消磨 沈李浮瓜 沈思熟虑 


 查看:「沈约病瘦」的典故、沈约病瘦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