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甲.1516

    前2.3.4(合集8354)
  • 金文
    集成9714(史懋壺)
  • 战国文字
    郭‧太‧4
  • 篆文
    說文

    說文
  • 隶书
    孫叔敖碑
  • 楷书
    楷書
  • 简体
    楷書

甲骨文之字形或從水、從?(絕的古文,像絲的絕斷),表示水絕流處,或另加止,以示涉足水絕流處。金文改止為土,從水、從?、從土,以示水絕處之土地為溼。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從金文之形,又以形近而將?訛作?(古文絲)。篆文因之,又於絲上加一橫,於是被解析成從一覆於土上而有水,從㬎省聲。從一覆於土上而有水,以示水濱之低溼;㬎省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中之省聲。篆文另有表示水名,從水、㬎聲的「濕」字,在六書中亦屬於形聲,本與幽濕之「濕」音同而形異義別。隸變作,襲取水名之字形以為幽濕之字。楷定作溼。規範字作「湿」。由於從漢隸以來,經籍多有以「濕」為「溼」者,大陸乃先將濕、溼歸併為濕,再簡化為「湿」。臺灣則二字皆為正字,溼收為常用字,濕收為次常用字。

汉字:「湿」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汉字:「湿」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湿」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湿」 传抄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