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合集22708
  • 金文
    集成2837(大盂鼎)

    集成2837(大盂鼎)

    集成9715(杕氏壺)
  • 战国文字
    睡‧秦93
  • 篆文
    說文
  • 隶书
    桐柏廟碑
  • 楷书
    楷書

甲骨文作「」,橫畫表示地面,上出的筆畫表示草木之嫩芽,下出為根。借「才」為「在」。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西周早期金文仍作此形,但中間填實,並右加「土」為形符,開始出現從土、才聲的「在」字,「才」、「在」兩類構形並存。篆文繼承金文,從土、才聲。戰國秦文字把所從的「才」字,寫成兩筆,類似「?」的寫法,漢代簡帛文字中,還可看到,如馬王堆漢墓〈戰國縱橫家書〉作「」、銀雀山〈孫子兵法〉作「」,後來逐漸不用,僅保留寫成三筆的「在」,如〈華山廟碑〉作「」、〈熹平石經‧易‧乾文言〉作「」。楷書承隸書而來。《說文‧土部》:「存,在也。从土、才聲。」從土,表示與地面相關;從才,表示音讀,兼表初生之義,本義為存在。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汉字:「在」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甲214(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作冊䰧卣(金)西周早期

啟作且丁尊(金)西周早期

杕氏壺(金)春秋晚期

說文‧土部

睡.秦93(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汉字:「在」 金文 字形图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作冊䰧卣西周早期集成5432

啟作且丁尊西周早期集成5983

燮簋西周中期集成4046

杕氏壺春秋晚期集成9715

汉字:「在」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在」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在」 传抄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