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
〔兴〕
《説文》:“興,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
(一)xī ng 《廣韻》虚陵切,平蒸曉。蒸部。
(1)兴起。《説文·舁部》:“興,起也。”《易·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孔穎達疏:“亦不能興起也。”《詩·大雅·緜》:“百堵皆興。”鄭玄箋:“興,起也。”《吕氏春秋·義賞》:“姦偽賊亂貪戾之道興。”高誘注:“興,作也。”
(2)起身。《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論語·衛靈公》:“從者病,莫能興。”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興,起也。”晋張協《七命八首》之八:“公子蹶然而興。”
(3)升起。《禮記·樂記》:“降興上下之神。”孔穎達疏:“謂降上而出下也。”
(4)动;发动。《周禮·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弓,末應將興。”鄭玄注:“興,猶動也,發也。”《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陸德明釋文:“興,發也。”宋李綱《靖康傳信録》卷一:“車駕猶未興也。”
(5)办理;创办。《荀子·正論》:“興天下之同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是歲用棗祇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6)建立。《漢書·鼂錯傳》:“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及秦滅漢興且百年。”《宋史·種世衡傳》:“請因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衝。”
(7)推举;选拔。《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鄭玄注:“興,猶舉也。”又《地官·鄉大夫》:“三年則大比,攷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
(8)昌盛;繁盛。《玉篇·舁部》:“興,盛也。”《書·太甲下》:“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鄭玄箋:“興,盛也。”《吕氏春秋·審時》:“是故得時之稼興。”高誘注:“興,昌也。”
(9)奋发。《逸周書·武順》:“均佐和敬而無留,留則無成;均右肅恭而無羞,羞則不興。”朱右曾集訓校釋:“興,奮發也。”
(10)成功。《國語·楚語上》:“教備而不從者,非人也,其可興乎?”韋昭注:“興,猶成也。”《尚書大傳·虞夏傳》:“乃浡然招樂興於大鹿之野。”鄭玄注:“興,成也。”
⑪征发。《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鄭玄注:“縣官徵聚物曰興。”《三國志·魏志·陳羣傳》:“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宋辛棄疾《論行用會子疏》:“朝廷無乏興之憂。”
⑫流行;时行。唐韓愈《送竇從事序》:“雪霜時降,癘疫不興。”《紅樓夢》第二十七回:“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
⑬副词。1.表示推断,相当于“或许”、“大概”。如:他兴来,兴不来。唐權德輿《省中憶江南舊居》:“野性慣疏閑,晨趍興暮還。”贺敬之、丁毅《白毛女》第一幕:“我看也兴饿不死吧?”2.表示可能,多用于否定的语气。相当于“容许”、“许可”。《紅樓夢》第八十八回:“我這裏斷不興説神説鬼。”周立波《山乡巨变·一家》:“如今有共产党作主,哪一个威武角色也不兴打人。”
⑭姓。《後漢書·宦者傳·孫程》:“程謂濟陰王謁者長興渠曰。”李賢注:“興,姓;渠,名。”
(二)xìng 《廣韻》許應切,去證曉。蒸部。
(1)象。《集韻·證韻》:“興,象也。”
(2)譬喻。《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鄭玄注:“興者,以善物喻善事。”《漢書·楚元王傳》:“依興古事,悼己及同類也。”顔師古注:“興,謂比喻也。”
(3)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省称兴。《玉篇·舁部》:“興,託事。”《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文心雕龍·比興》:“起情,故興體以立。”清洪亮吉《北江詩話一》:“以及李杜元白諸大家,最多興體。”
(4)兴致,情趣。《晋書·王羲之傳附王徽之》:“乘興而行,興盡而反。”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之二:“少陵為爾牽詩興。”《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左右没有助興的人。”
(5)喜爱;喜欢。《墨子·非樂上》:“昔者齊康公興樂萬。”孫詒讓閒詁引俞樾云:“興,猶喜也……萬,謂萬舞也。”《禮記·學記》:“不興其藝。”鄭玄注:“興之言喜也,歆也。”《紅樓夢》第四十三回:“你瞧他興的這樣兒!”
(三)xìn 《洪武正韻》許刃切。
通“釁(衅)”。1.杀牲以祭,并以其血涂钟鼓等缝隙。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升部》:“興,叚借為釁。”《禮記·文王世子》:“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鄭玄注:“興,當為釁,字之誤也。禮樂之器成則釁之。”2.争端。《漢書·卜式傳》:“日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
工具书 | 影印版 | 备注 | 文字版 |
汉语大字典 | 第131页 | 第1字 | |
中华字海 | 第117页 | 第21字 | |
汉语大词典 | 第1907页 | 第2卷 163 | |
现代汉语词典 | 第1453页 第1460页 | ||
字 源 | 第206页 | 第1字 | |
中华大字典 | 第2122页 | 第16字 | |
康熙字典 (内府) | 第2404页 | 第5字 | 文字版 |
康熙字典 (同文) | 第1005页 考证:第1665页 |
第5字 考证:第10字 |
文字版 |
异体字 | 详情 | ||
说文解字注 | 第419页 | 文字版 | |
说文解字 (陈刻本) | 第106页 | 文字版 | |
说文解字 (孙刻本) | 第102页 | ||
说文解字 (日藏本) | 第95页 | 左栏 | |
说文解字 (汲古阁) | 第162页 | 文字版 | |
说文系传 | 第205页 | 文字版 | |
说文解字句读 | 第318页 | ||
说文通训定声 | 第281页 | ||
说文解字义证 | 第917页 | 下翻1到3页 | |
说文解字诂林 | 第3266页 | 补遗:16481 | |
经籍籑诂 | 第3478页 下平聲,十蒸(韻目第3450頁) 第7995页 去聲,二十五徑(韻目第7972頁) 第3536页 下平聲,十蒸,補遺(韻目第3522頁) 第8012页 去聲,二十五徑,補遺(韻目第8002頁) |
文字版 文字版 |
|
字形演变 | 详情 | ||
类 篇 | 第95页 | 上栏 第12字 | 文字版 |
字 汇 | 第831页 | 第9字 | |
正字通 | 第1836页 | 第7字 | 文字版 |
龙龛手鉴 | 第144页 | 第8字 | |
玉篇及残卷 | 第128页023 卷6第69 | 文字版 | |
篆隶万象名义 | 第369页 | 列行:31 | 文字版 |
宋本广韵 | 第200页22字 第433页15字 | 文字版 | |
宋本广韵 | 第205页22字 第442页15字 | 文字版 | |
宋本广韵 | 第192页 第425页 | ||
集韵 (述古堂) | 第251.11.2页 第610.1.3页 | 文字版 | |
集韵 (明州) | 第251.11.2页 第610.1.3页 | 文字版 | |
中上古音韵 | 中上古音韵 | 表格文字 | |
中原音韵 | 第80页 第90字 第83页 第52字 |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典 | |
大书源 | 第2235页 | ||
中文大辞典 | 第11945页 | ||
订正六书通 | 第140页 | ||
汉字字源 | -- | ||
甲骨文字典 | 字形图 -- | ||
新甲骨文编 | 第151页 | 第1字 | |
金文编字典 | 字形图 興兴与異 续编: 共與与興兴 | ||
新金文编 | 第3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