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气

    ①古病名。指脾积。见《难经·五十四难》。《济生方》卷四:“痞气之状,留于胃脘,大如复杯,痞塞不通,是为脾积。诊其脉微大而长,其色黄,其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疗用大七气汤红丸子痞气丸等方。参脾积条。②病证名。指气痞。《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明·吴桔南《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太阳无汗,当服麻黄汤。由误下之,邪乘虚结于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气。”宜用半夏泻心汤枳实理中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