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节斋云∶夏秋暑湿热三气,伤于阳明胃家,轻者即发为疟等症,重则伏而不发,积久则发外感热病。若伤阳明大肠,轻者即发霍乱泄泻之症,重则伏而不发, 炼煎熬,而发赤白痢下矣。又云∶疟是暑风之邪,治法宜发散,又须分别阴分、阳分,以及新久。新发者宜散表,久病宜扶正为主,虚人不可过服克削。若阳分气疟,多汗,用黄 、
人参、
白芍药以敛之。无汗,用
柴胡、
苍术、
葛根、
羌活、
黄芩以发之。若阴分血疟,多汗,用
当归、
白芍药、熟
地黄、
黄柏、黄 以敛之。若无汗,用
柴胡、
苍术、
川芎、
红花、
升麻以发之。
桢按∶此皆言内伤疟也。若外感气分疟,多汗,当用
桂枝、
石膏等以止之。无汗,当用
麻黄、川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营卫并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并则疟作,离则病退,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邪在表属太阳,则日作,邪稍传内在阳明少阳,则间日作。若深入三阴,则三日一作。邪走血分,则日晏作。邪走气分,则日早作。准绳云∶仲景、易老治疟之法,用于外因暑邪,病在盛热之时为宜。若深秋凄清之候,与七情痰食诸条,尚未尽备,故又广诸治法。然暑月之疟,必脉浮恶寒、无口渴里热,方可用麻、桂、
羌活等表药。脉洪数长实,无表邪,有里热,方可用白虎等凉药。脉沉实,有便闭腹痛里实症者,方可用大
柴胡、承气等下药。若脉细缓芤微,四肢倦怠,得之伤暑伤热,宜以清暑益气汤、十味
香薷饮治之,虽
人参白虎,尚不可用。若内外俱热,引饮自汗,热退后,其脉洪实如旧,即处暑后,单进白虎何害。又曰,溽暑时行,疟发时,恶寒虽甚,然实系热邪,再无虚寒之理,经云∶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阴实者,言邪在于阴,非阴气虚也。阳虚者,言阳邪内陷,非阳气虚也。如阳明虚则寒栗鼓颔,太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皆虚则遍身骨节俱痛。此之谓寒,乃阴阳交争互作之寒,非真寒也。方用
柴胡、升、葛、羌、防,以升举阳气之随邪陷入阴中者。使之返还阳分,则恶寒自已,以
当归、
红花引入血分,又以
猪苓分利阴阳,使其不复陷入阴中,一剂可愈矣。若寒一阵热一阵者,方用柴、葛、羌、防,以升举阳气,使恶寒自已。又以
石膏、
知母、
黄芩,清其里分之热,使其发热自除,更以
穿山甲穿通经络,以
猪苓分别阴阳,不使交并,复以
甘草和之,一剂而愈矣。尝考本草,
知母、
草果、
常山、
乌梅、
槟榔、山甲等,皆言治疟,以
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盛之火热,
草果性温,入足太阴,治独盛之恶寒。二经合和,则无阴阳交错之患,是以为君。
常山吐胸中结痰,以定寒热为臣,
乌梅、
槟榔,除痰癖破滞气为佐,
穿山甲出入阴阳,穿通经络为使,
甘草和诸药,此方乃脾胃家有郁痰伏饮者,用之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