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诸变

伤寒中风,医不解表,而反下之,败其中气,腹中雷鸣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心下痞满,干呕心烦,不得安静。医见心下之痞,以为热结在中,下之未尽,乃复下之,中气更败,其痞愈甚。不知此非结热,但以中脘虚亏,不能制伏阴邪,客气上逆,故成硬满。宜甘草泻心汤,甘、枣、姜、夏,温补胃气而降浊阴,芩、连,清其胆火也。 若伤寒汗出解后,胃中气不调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此甲木克土,土虚不能制水,水郁胆部而积于胁下,水合木邪,以贼中气,脾土陷泄而胃土逆塞也。宜生姜泻心汤,姜、甘、参、夏,温补中气,以转枢机,芩、连,清其胆火也。 【63】甘草泻心汤 四十八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 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62】生姜泻心汤 四十九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