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Kuǎi

蒯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期, 晋国大夫得被封于蒯,世称蒯得,其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 二是以国名为姓,商代时有蒯国(今河南洛阳西),后人以国 名为姓,称为蒯姓。三是以祖名之字为姓氏。春秋时期,卫庄 公名叫蒯聩,后为晋军所杀,其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

蒯姓早期活动于河南西部与北部,汉唐之间向河北、山 东、湖北扩展,并以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为郡望。宋代以 后,在安徽、江苏、浙江等东南地区也有蒯姓分布。如今蒯姓 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布较广。

蒯姓历史人物有蒯通,汉代谋臣,能言善谋。当刘邦和项 羽争夺天下时,他以口才好和计谋高闻名天下。善于出谋划 策,淮阴侯韩信用其计而定齐地。蒯越,西汉初名臣蒯通后 人。聪明能干,足智多谋。何进听闻其名,招为从属。后归刘 表,蒯越献安抚荆楚之策,辅佐刘表建成大业。蒯越亦曾劝刘 表依附于曹操,却不被采纳。刘表死后,次子刘琮嗣位,蒯越 等再次劝其降曹操。曹操平荆州,蒯越随刘琮降归,为光禄 勋,封列侯。曹操曾云:“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蒯 鳌,北宋宣城人,才思敏捷,善写文章。南唐文体靡丽,蒯鳌 之作却不事华藻,追求理趣,使南唐文风为之一振。

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五位。


【源】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蒯(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蒯乡),因以为氏(17)。一说,晋大夫蒯得之后见《风俗通》(1,6,7,17,21)。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灵公子之子蒯聩,一作蒉聩,其后有蒯氏(62)。 【变】亦作蒯,(17)。 【它】《姓觿》引《地谱》谓商有蒯国;《穆天子传》有蒯伯綮(17),均误,此处蒯实为䣙字之误。参见䣙(Péi)氏。 【望】襄阳(17,60,418)。 【布】上海嘉定(351)、广西柳江(376)、山东新泰(359)、台湾(68,261)、安徽淮南(362)、霍邱、江苏建湖、河南驻马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蒯通,汉时范阳人,本名彻,楚、汉时说客(21,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上海之 松江,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安 徽之贵池、泾县,江西之宜丰,四川之长寿、郫县等 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 云: “ 《风俗通》: 晋大夫蒯得之后。又有蒉氏。同 音。”蒯,春秋晋邑,以邑为氏。《古今姓氏辨证》亦 载: “蒯,盖以食邑为氏,河南县 (汉置县。今河南 洛阳市西南) 西南蒯乡是也。” 望出襄阳。

春秋时晋有蒯得,卫有蒯聩; 汉代有蒯彻; 唐代 有蒯廉;宋代有蒯谔,又有蒯恩,淮陵太守; 明代有 蒯祥,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