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Xún

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 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 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 二是改姓而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被封于郇(今山西 临猗,一说在新绛),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春秋时 郇国为晋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后去邑旁加 草头为荀姓。

荀姓发源于山西。在古代,荀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 三支。如今荀姓尤以山西、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为多。

荀姓历史人物有荀况,战国时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 人,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 况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 陵)令,其著有《荀子》一书,提出了以“”为核心的思想 学说。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弟子。 荀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阴(今河南省许昌)人,为颍 阴望族。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称为“荀氏八龙”,荀爽 行排第六,才学为诸兄之首。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的评赞。汉末为避党锢之祸,隐居著书,先后著《礼传》、 《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 《新书》等,号为硕儒。

荀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一位。


【源】 ①黄帝之臣荀始为冠,此乃荀姓之始,见《国语》(60,62)。 ②黄帝之子25人,得姓者14人,荀姓为其一(11,17,21)。③系自姬姓。周文王第17子封于郇(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南),是为郇伯,后去邑加草为荀氏(6,9,17,21,60)。④荀为古侯国(故城在今山西新绛),春秋时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21,62)。⑤春秋时晋公族隰叔之后荀息食采于荀,以邑为氏(12,21)。【变】 荀氏后又分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60,62)。【望】 河南(60,62,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荀会,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黄骅、阜平、 乐亭、辛集,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 城,安徽之贵池、泾县,江西之金溪,贵州之从江, 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郑 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 云: “黄帝臣有荀始,为冠,是荀氏之始。”②郑樵注 云: “荀,本侯国,姬姓,晋灭之以为邑,荀侯之裔 亦以国为氏。”荀,或本作 “”,省文去邑为荀。 《姓氏考略》注引《广韵》 亦云: “系出姬姓,文王子 郇伯,其后去邑为荀。” ③郑樵又注: “晋之公族也, 隰叔之后。僖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军,故曰中行氏, 荀邑在绛州正平西十五里。宣十二年,荀林父与楚子 战于邲。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荀首食邑於智,号 曰智庄子。襄十四年知朔生盈而死,故荀氏同见。又 为田氏、程氏、辅氏。” 又,《姓氏考略》 亦称: “后 又分为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望出河内。 ④又,汉代避宣帝 (刘询) 讳,改荀为 “”。⑤回 族之荀氏则来自汉姓荀。《中国人的姓名·回族》 有 载;古有哈只哈心,原名哈心,两次到麦加朝觐,故 称哈只哈心,娶元帅荀公之女为妻,其后从母姓,以 荀为姓。

战国时有荀况,著 《荀子》; 汉代有荀彧; 北齐 有荀仲举; 明代有荀廷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