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錄 19 正統道藏三家本

[019-350179c]
弘道録卷之二十六将三
 義
  朋友之義
晋書王裒家貧躬耕諸生有爲割麥者遂至
棄之知舊致遺皆不受門人爲本縣所役告
裒求囑令裒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
足以蔭卿囑之何益且吾不執筆已四十年
矣乃步檐乾飯兒負鹽豉草屩送所役生到
縣安丘令以爲詣已也整衣出迎裒至磬折
而立云門生爲縣所役故來送别因執手涕

泣而去令即放之一縣以爲耻鄉人管彦少
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爲必當自逹㧞而友
之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遊學
鄉邑僉以爲邴原復出裒以春性險狹慕名
終必不成其後春果無行學業不終有識以
此歸之
 録曰裒之不受門人囑也由其不受門人
 之獲始也其不答安丘令也由其不向西
 面之坐始也不然勞役不恤人必以爲迂
 整衣不答人必以爲簡雖然以節行著聞
[019-350180a]
 之徒而親爲擔飯負草之舉然則曰不囑
 者是乃所以深囑之歟
唐書秦王世民以海内䆮平銳情經術乃開
館於宫西延四方文學之士出教以杜如晦
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道元蔡允恭
薛元敬顔相時蘇最于志寧蘇世長薛收李
守素陸德明孔頴達盖文達許敬宗共一十
八人並兼文館學士分爲三番更日直宿伺
朝謁之暇討論經典文籍與議天下事或至
夜分使閻立本圖像褚亮爲賛號十八學士

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州
 録曰孟子之時桃應問曰舜爲天子臯陶
 爲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萬章又曰象曰
 以殺舜爲事及爲天子則封之此非有所
 爲也預講而宿難之何哉以唐之天下皆
 太宗之功欲其如舜之不與固亦難矣惜
 乎諸賢並進曾無一及於桃應萬章者公
 暇之所討夜分之所論非富貴之筌蹄則
 功名之膾炙以是知大聖大賢平日所以
 處人倫大變必有素定初非偶得所以預
[019-350180b]
 講而宿難者非其迂濶不情而實則鑿鑿
 可據夫豈瀛州之選所能與哉
及即位又置弘文館娶四部書二十餘萬卷
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
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並以本官兼學士令更
日宿直聼朝之隙引入内殿講論前言徃行
商確政事與討古今道所以成敗日昃夜艾
未嘗少怠又取三品以上子孫充弘文館學

 録曰湯克夏嘗修文德矣曰聖敬日躋也

 而未聞置弘文之館也周克殷亦敷文教
 矣曰彝倫攸叙也而未聞聚四庫之書也
 唐以方興之運矧其君有邁世之資使能
 加意於聖敬黽勉於彝倫而不爲口耳見
 聞之學則貞觀之治豈直如斯而已哉大
 抵帝王之學與經生異誇多闘摩者經生
 之學也守約施愽者帝王之學也然則兩
 言爲有餘矣其於二十餘萬卷乎何有
京兆李泌幼以才敏著聞玄宗使與太子爲
布衣交太子嘗稱之曰先生後隱居頴陽肅
[019-350180c]
宗立遣使召之謁見於靈武上大喜出則連
轡寢則對榻如爲太子時事無大小皆以咨
之言無不從至於進退將相亦與之議屢欲
以爲相泌固辭曰陛下待以賓友則貴於宰
相矣何必屈其志乃止
 録曰肅宗以泌爲賔友不可乎正良娣之
 后辨建寧之誣敦太上之禮建功臣之議
 井井乎開導切磋之義使帝未即位之先
 泌苟早至其施爲氣象必不如是之草草
 也惜乎心之未純信之未篤衡山之遣無

 幾觀察之命旋出以泌之賢卒不免於末
 議此其功名之際不可不持無欲自得之
 心也
狄仁傑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絶
域仁傑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
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仁基方與司
馬李孝廉不平至是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
則仍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
 人而已
 録曰此與以柳易播同不録此何以録鄭
[019-350181a]
 之使不得已劉之貶得已也以北斗以南
 一人視元和以下八子則固有不同矣此
 其所以異也
韓愈爭臣論或問諫大夫陽城可以爲有道
之士乎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行古人之
道居於晋之鄙人薰其德大臣聞而薦之天
子以爲諫議大夫五年矣在位不爲不久聞
天下得失不爲不熟天子待之不爲不加而
未嘗一言及於政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
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吾聞

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
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爲得其言乎哉愈非以
爲直而加於人也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能
聞而改之及裴延齡誣逐陸贄等帝怒甚無
敢言者城乃守延英閣上䟽極論慷慨引誼
累日不止聞者寒懼而城聲色愈厲帝大怒
詔抵城罪皇太子開救得免然帝意欲遂相
延齡城曰延齡爲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帝不
相延齡城之力也
 録曰愈之盡言非訐直也朋友有責善之
[019-350181b]
 義麗澤有啇兊之益雖衆人所不敢言而
 愈言之易曰介疾有喜此韓子之意人固
 不得而測也城之不言亦非不言也利害
 有切於朝廷得失有關於君德必舉世不
 敢言而後言之易曰括囊無咎此陽子之
 意人亦不得而窺也天下之事孰有大於
 置相者乎以一盧杞顚沛危亡社稷幾於
 不隕而延齡旋復蹈之頼城而已其功豈
 止於一人之適一事之間乎設使朝拜官
 而夕奏䟽非惟忠告之義不顯而含章之

 羙終無成矣此歐公之論余無取乎爾也
蕭頴士與李華同年相善天寳初頴士補秘
書正字華爲監察御史名聞一時宰相李林
甫欲見之頴士居父喪不詣林甫至故人舍
邀之反哭于門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弔之乃
去怒其不下已服闋調廣陵叅軍裴耀卿張
均韋述皆先進器其材與釣禮述嘗薦以自
代召詣史館而林甫方擅威福遂不屈免官
及禄山寵恣頴士陰語柳并曰亂不久矣託
疾遊太室山卒免於難生平樂聞人善以推
[019-350181c]
引後進爲己任如李陽李幼卿皇甫冉陸渭
等數十人由其奬目皆爲名士天下椎爲知
人又友殷寅顔眞卿柳芳陸㩀邵軫趙驊時
人語曰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
華少曠達外若坦蕩内謹重尚然許每慕汲
默爲人楊國忠支婭所在橫猾華劾按不撥
州縣肅然其文辭綿麗少宏傑氣頴士徤爽
自肆時謂不及而華自擬過之初作含元殿
賦穎士曰景福之上靈光之下又作吊古戰
場文極思研㩁已成迂爲故書雜置梵書之

庋他日穎士讀之稱工問誰可及曰君加精
思便能至矣愕然而服宗人翰亦以進士知
名寓居陽翟爲文精密用思苦性常從令皇
甫曾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禄
山之亂友人張巡守睢陽有薄巡者言其降
賊翰序城守事迹撰列傳以上肅宗方明巡
之忠義士友稱之
 録曰世稱蕭李齊名豈徒文與才擅若蕭
 之不屈於林甫李之見疾於國忠翰惓惓
 表暴張巡許遠之忠班班然節義之徒也
[019-350182a]
 特所擬吊古戰場文及今具在後世有目
 者自能品題而雜置梵庋以希聲譽何視
 之不廣耶
宋史張忠定與寇忠愍布衣交也㓂兄事張
常面折不少恕不以貴而有所改㓂之入相
張時帥成都謂僚屬曰㓂公奇材惜學術不
足耳及後知陜張適自成都還㓂嚴供帳大
爲具以待將别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張徐
曰霍光傳不可不讀準莫諭其意歸取光傳
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録曰詠之譏準不學果何所見乎孔子曰
 如有周公之材之羙使驕且吝其餘不足
 觀也已準之欲人懷惠已非無我之公而
 拒人拂鬚甚失容人之量未免在朝則自
 矜其功在外則自伐其望功名所在切然
 動情豈惟不附孫𠁗之論而且迎合朱能
 之謀致使門人得而議之朋友從而惜之
 孤注之讒無足恠矣使能讀書明理囂然
 自得平生事業豈復有如澶淵之役者哉
 功成之後奉身而退付是非得失於不聞
[019-350182b]
 天下後世之公論不啻如斯而已也然則
 能感雷陽之枯竹不能照汗簡之遺編矣
 乎
唐介爲御史當仁宗朝張貴妃寵冠後庭伯
父堯佐驟除宣徽節度景靈群牧四使介力
爭之帝曰除擬本出中書時文彦愽爲首相
介并劾彦愽帝怒曰介論事是其職至謂彦
愽由妃嬪致宰相此何等言也遂貶介英州
别駕而罷彥愽知許州朝中士大夫各以詩
送行獨待制李師中頗爲傳誦詩云孤忠自

許衆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去國一身輕似
葉高名千古重如山並遊英俊顔何厚未死
姦諛骨已寒天爲吾皇扶社稷肯教夫子不
生還由是直聲動於天下稱眞御史必曰唐
子方
 録曰愚觀子房之事師中之詩盖不惟直
 聲動於天下而主上寬仁之德可傳後世
 大臣服義之羙可法縉紳自此以後則車
 盖之怨蟄龍之誣紛紜疊出逐致矛盾終
 身一徃不返而朋友之義君臣之德大臣
[019-350182c]
 之量胥失之矣
歐陽脩朋黨論畧曰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
以同利爲朋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盖小
人所好者利禄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
暫相黨引以爲朋者僞也及其見利而爭先
或利盡而反相賊害雖兄弟親戚不能保故
曰小人無朋君子則不然所守寸道義所行
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脩身則同道而相
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故曰
惟君子則有朋君子之朋雖多而不厭故爲

君但當退小人之僞朋用君子之眞朋則天
下治矣
 録曰脩之論千百十言其㫖歸不越乎周
 比和同兩詞而已至孟子反發善與利之
 說曰鷄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鷄
 嗚而起孳孳爲利者蹠之徒也夫徒同類
 也人君茍能究心聖賢之學深明義利之
 辯則君子小人不待較而自明矣仁宗天
 資粹美惜無學問爲之開導是以邪正無
 辨慶曆嘉祐之間雖君子滿朝而小人互
[019-350183a]
 進迭爲治忽未能純乎元愷絶乎共兠以
 造雍熙之世一再傳而爲神宗王章蔡吕
 之徒朋淫黨奸孳孳爲利而大亂作矣斯
 論也豈惟筮龜之昭灼其千古之明鑑歟
司馬光與范鎮同心友善相得甚歡當熙寧
元豐間士大夫論天下賢者必曰君實景仁
其道德風流足以師表當世其議論可否足
以榮辱天下皆自以爲莫及也嘗曰吾與子
生同志死當同傳人亦無敢優劣之者夫既
相約而後死者又必爲志其墓故君實爲景

仁傳畧曰吕獻可之先見范景仁之勇决皆
子所不及也盖二公用舍大節不謀而同如
仁宗時論建儲英宗時論濮議神宗時論新
法其言若出一人又嘗謂人曰吾與景仁兄
弟也但姓不同耳至扵論鍾律則反復相非
終身不能相一君子是以知二公非苟同者

 録曰愚觀誠之一字而人之吉㓙禍福進
 退存亡靡不由之盖熙寧元豊之間天下
 之是非淆矣至今百世之後如言君實景
[019-350183b]
 仁若辨白黑者誠也誠則無妄矣動而徤
 剛中而應豈待謀而後同哉彼傳法沙門
 護法善神者不誠也不誠則妄而匪正悖
 於人理天道所不祐何善終之有乎故一
 則生同傳死同誌民到于今稱之一則面
 相若皆二公死之日民無得而稱焉
正言鄒浩士田翟田晝議論慷慨以氣節相
激厲浩嘗劾章惇不忠慢上之罪未報而劉
后立晝謂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絶交矣至是
論之惇抵其罪除名編管新州浩既得貶晝

迎諸途浩見之出涕晝正色曰使志完隱默
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豈獨嶺海之
外能死人哉願君毋以此舉自滿士所當爲
者未止此也
 録曰晝之言逹者之論也君子必以是存
 於心而後成敗利鈍死生榮辱無所縈於
 其懷雖然非所欲也彼光天盎宇萬彙眀
 熙豈故效蛩之嗚螿之韻哉不得已而地
 道失靜君子惟計倫理之輕重道議之淺
 深非有所爲也以眞哲二朝皆崇劉后而
[019-350183c]
 明肅卒以正終崇恩斃於自盡志完今果
 完矣然則雖死猶不死而况於眞不死乎
 若仁宗廢郭而立曹猶爲彼善又不可以
 此時而同彼時也
安定先生胡瑗患隋唐以來仕進尚文辭而
遺經業苟趨捋禄及爲蘇湖二州教授嚴條
約以身先之雖大暑必公服終日以見諸生
嚴師弟子之禮解經至有要義𢢽𢢽爲諸生
言其所以治已而後治乎人者學徒千數日
月刮劘爲文章皆傳經義必以理勝信其師

說敦尚行實後爲太學四方歸之庠舍不能
容其在湖學置經義齋治事齋經義齋者擇
䟽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
又兼一事如治民治兵水利筭數之類其在
太學亦然弟子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
循雅𩛙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可知爲先生
弟子其學者相語稱先生不問可知爲胡公

 録曰録安定者濂洛之風未廣蘇湖之教
 居先既無先傅後倦之心兼以明體適用
[019-350184a]
 之學當是之時人材日盛國運日隆風俗
 日淳德業日厚未必不由明師賢傳有以
 先之勞之也
二程先生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
多淵源所漸皆爲名士而劉絢李籲謝良佐
㳺酢張繹蘇昞吕大臨吕大鈞尹焞成德尤
著 絢爲人氣和而體莊持論不苟合跬步
不忘學人謂明道平和簡易惟質夫庶幾似
之又曰質夫沛然 籲才器可大任所造尤
深所得尤粹胸中閎肆開發求之孔門如賜

也達 良佐英果明决强力不倦日有程課
如以生意論仁以實理論誠以常惺惺論敬
以求是論窮理其命意皆精當而直指窮理
居敬爲入德之門又最得明道教人之綱領
 酢德宇粹然誠於中形於外儀容辭令粲
然有文初與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伊川見之
京師謂其資可以進道招使肆業盡棄所學
而學焉 繹與焞同時繹以高識焞以篤行
俱爲先生所稱嘗曰吾晩得二士者是也
大鈞强明直諒所行不二于心所知不二于
[019-350184b]
行以孔子上達之心立其志以孟子集義之
功養其德以顔子克己復禮之用厲其行其
要歸之誠明不息不爲衆人沮之而疑小辯
奪之而屈勢利劫之而回智力窮之而止其
自任以聖賢之重如此大臨深濳縝密本
是箇剛的氣質涵養得到如此故聖人以剛
爲侰子若剛矣能除去過剛之病全其爲剛
之德何事不可爲不剛終不能成事
 録曰録程門者有宋一代道學大明其上
 者不由師傳默契道體濂溪以來一人而

 已是後明道濬其源伊川會其流晦菴揚
 其波駸駸乎無有窮已其所以淑人心眀
 道術敦風化之本原厚邦國之元氣究其
 用心直欲上躋三代之盛而後巳焉此其
 道義顯著後世鮮能及也
屏山先生劉子翬忠顯公韐之子憤父死難
隱居武夷山與胡憲劉勉之交歡相得所與
遊皆知名士而期以任重致遠者晦菴一人
而已嘗讀易涣然有得以爲學易當先復故
以不遠復之言告晦菴俾佩之終身後卒爲
[019-350184c]
儒宗 籍溪先生胡憲安國從子生而靜慤
不妄笑語平生危坐雖倉卒無疾言遽色人
犯之未嘗校時禁伊洛之學憲與勉之求得
其書潜抄默誦夜以繼日聞涪陵譙定受學
于頤徃從受業久未有得定曰心爲物潰故
不能有見惟學乃可明耳憲悟曰所謂學者
非克己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學不求人知歸
崇安力田以奉其親從遊者益衆日與學者
訓接以爲己之學問者始而笑中而疑久而
觀其所以脩身事親接人者無一不如所言

遂翕然悅服晦菴嘗言事籍溪最久得其學
爲多 白水先生劉勉之從譙定劉安世楊
時受學卒業乃還崇安即近郊結草爲堂讀
書其中力耕自給澹然無求於世學者踵至
隨其材品爲說聖賢之道晦菴得道統之正
自三先生始
 録曰觀韋齋臨終所托以其子不惟傳道
 受業之功而實兼宗主依歸之意盖晦翁
 本新安人始也寓居崇安終也徙居考亭
 皆依子羽以爲之所後遂爲堂堂闕里與
[019-350185a]
 東魯並稱可以見古人恩義之重師資之
 情視今以爲何如哉
晦庵先生門人甚多最著者黄𠏉李燔劉爚
劉炳張冶陳淳李方子黄灝蔡沈輔廣 𠏉
夜不設榻不解帶志堅思苦晦庵妻以女及
病革以深衣並所著書授之訣曰吾道之託
死無憾矣遂没𠏉弟子日盛編禮著書講論
經理朝夕不倦 燔初告以曾子之㫖致遠
固以毅而任重貴乎弘也燔因以弘名其齋
凡諸生未達者先令訪燔俟有所發從而折

衷之諸生畏服故曰燔進學可畏䖏事不苟
他日任斯道者必子也燔又言凡人不必待
仕宦有職事方爲功業但隨力到䖏有以及
物即功業也居家講道學者宗之 爚發明
淵源道學以倡諸儒著禮記周易觧說雲莊
外藁續藁行世 炳從學一以講道明理爲
心晦庵釋四書及傳易詩通鑑綱目太極圖
皆與炳徃復論辯參訂其間多所是正著四
書問目綱目要畧終謚文安學者稱陸堂先
生 洽自六經傳註而下皆究其指歸至於
[019-350185b]
諸子百家山經地志無所不讀朱子嘉其篤
志謂黄榦曰所望以永斯道之傳者二三君
子也自少尤用力於敬平居不異常人至義
所當爲則勇不可奪著春秋集註地理沿革
表行于世 淳少習舉業林宗臣見而奇之
曰此非聖人事業因授以近思録淳盡棄其
業而學焉及晦庵至漳淳請受教爲學益力
晦庵曰吾南來喜得淳後没尤追思之爲人
痛自裁抑無書不讀無物不格日積月累義
理貫通洞見條緒恬退自守名播天下 方

羊之裘其宰曰車新則安馬肥則疾狐裘則
温君宜改也簡子曰君子服善則益恭小人
服善則益踞子貢謂子石曰何不學詩子石
曰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何
暇學哉子貢曰損吾詩學于詩○河平四年
都水使者諫議大夫劉向上言曲彌高者和
彌寡水所以載舟亦能以覆舟○楚丘先生
年七十披裘見孟嘗君君曰先生老矣何以
教寡人先生曰欲使追車趂馬逐鹿搏虎吾
即死矣何暇老耶若使法嫌疑定猶豫吾即
[019-350185c]
少也何老之有孟嘗乃有愧色○魏王欲築
中天之臺曰敢有諫者死許綰財蔂操畚入
曰聞王欲爲中天之臺願效力焉臣聞天去
地一萬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應高七千五
百里基廣八千里盡王之地不足以成臺址
王宜起兵伐諸侯盡有其地猶不足也又伐
西夷乃足之矣須具材木人徒稱此然可作
也魏王默然後乃罷築○有遺鄭相魚不受
人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謂嗜魚故不受
受魚失禄無以食魚不受魚得禄終身食魚○

以老者智少者决必能治阿子奇年十六
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及國
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子奇至阿鑄
庫兵以作耕器魏曰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
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
兵戰遂敗魏師
   法言十五卷揚雄撰李/軌弘範注
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睎顔之人
亦顔之徒睎驥之馬亦驥之乘○詩人之賦
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婬若孔氏之門而用
[019-350186a]
賦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四重何謂四
重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
重則有觀○四輕何謂四輕言輕則招憂行
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婬○刀不
利筆不銛宜加𥐺削○天可度則覆物淺矣
地可測則載物薄矣○說天者莫辯乎易說
地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
辯乎春秋○孔子東國之逐臣夷齊西山之
餓夫不屈其志不辱其身不夷不惠可否乏
間○仲尼之道猶四瀆經營中國終入大海

   太玄經十卷揚雄撰/虞翻注
鷹萃于林獺入干泉○鳴鳩在林笑彼衆禽○
淮南王安多華少實○齊桓晉文之霸如
曰繼月孔予文足老君玄足山川藪澤萬物
歸焉○君子得位則昌失位則良小人得位
則橫失位則喪
   新論十七卷桓譚
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三王白仁義五霸
用權智無制令刑罰謂之皇有制令無刑罰
謂之帝賞善誅惡諸侯朝事謂之王興兵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