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倬卒于宝应舟次,年六十三。

公元1738年 十月
高其倬卒于宝应舟次,年六十三。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九二、杨锺羲《雪桥诗话》卷三、袁枚《户部尚书两江总督高文良公神道碑》《小仓山房文集》卷二)。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二○:《味和堂诗集》六卷,“是编卷一名《白蘋红杏集》,为诗一百二首;卷二名《懒后忧余集》,为诗一百一首;卷三名《滦阳消夏集》,为诗六十二首;卷四名《塞上集》,为诗五十九首;卷五诗一百二十四首,卷六诗一百十四首,则并为《知非集》云。《白蘋红杏集》者,其自序谓少年作诗,未尝存稿,存稿始于《万柳塘篇》,有‘白蘋风细鱼蒲长,红杏花深燕子飞’之句,为友人所赏,适居卷首,遂以名其集也。《懒后忧余集》者,其自序谓生平吟咏,多缘友朋,自旧游云谢,懒不作诗,丁外艰三年,又无诗可作,通括前后,篇什寥寥,故名集云云。其《滦阳消夏集》,则乙未岁扈跸山庄,起四月讫十月之作也。《塞上集》,则丙申秋随恒邸于热河,起七月迄九月之作,盖其倬隶属恒王旗下故也。其《知非集》二卷,殆扬历封疆时所作。以上五集,皆其倬卒后子恪等为之校刻,合而题曰《味和堂诗集》云。”《国朝诗别裁集》卷一八:“文良馆选后,乞假读书数年,然后就职。生平学术政治,俱有根本。所为诗其言有物,匪求于(队)[对]仗声律之末也。古体尤卓然,而外间所称,转在近体。”录其《行役晓发》等诗十二首。袁枚《高文良公味和堂诗序》:“居我朝显位而以诗圣者,其惟大司农高文良公乎?所为《味和堂集》,思沉彩鲜,声与律应,谓之唐不可,不谓之唐又不可。其真能润色休明,轶新城而上者矣。然而公诗之工,未有所闻于人间者,则因公之高爵盛业,有以掩之也。”(《小仓山房文集》卷一○)随园诗话卷四:“余于古人之诗,无所不爱,恰无偏嗜者;于今人之诗,亦无所不爱,恰于高文良公《味和堂集》、黄莘田先生《香草斋集》有偏嗜焉。岂亦性之所近耶?”卷一四:“本朝高文良公,诗为勋业所掩,不知一代作手,直驾新城而上。如《值夜》云:‘一蓦新寒雨后生,宫槐黄叶下重城。意中故国偏无梦,风里银河似有声。万马夜嘶秋待猎,一封宵奏远论兵。杞人孤坐听残角,落月光中太白明。’其他佳句,雄壮则:‘宴罢白沉千帐月,猎回红上六街灯。’‘自在骑牛今竖子,苦辛逐鹿昔英雄。’奇警则:‘风铎闲同山魅语,鬼灯红出寺门游。’‘万点城乌惊曙鼓,一垆村酒闪风灯。’绵丽则:‘白蘋风细鱼苗长,红杏花深燕子低。’‘老树无花三月半,旧游如梦六年余。’委婉则:‘白月无声秋漏永,红灯有影夜楼深。’‘天涯日日思归日,觉有归期日倍长。’淡宕则:‘长河暂伏潜仍出,高岭遥看到恰平。’‘才穿云过扪衣润,欲觅诗行任马迟。’至于‘东南生意偕谁计,数仰江云掉白头’,则又大臣报国忧民,深情若揭矣。”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高文良公《味和堂集》袁枚极推崇之,谓一代作手,直驾新城而上,人多疑其妄许。予观公集中,律诗皆有唐音,能切而不浮,清而不薄,造诣颇深。五古尤高,《蓟州新城》《碧云寺》诸大篇,洋洋洒洒,真挚古厚,卓然可传。合而论之:五古则胜阮亭,七古则不及阮亭,律诗在伯仲间,只可随阮亭肩行。谓胜宋牧仲、田山薑、汤西崖、陈其年诸家一筹,则诚然;谓胜阮亭,则阿好也。当与阮亭、赵秋谷、陈泽州先后并驱中原,为北方诗家四杰耳。”杨锺羲《雪桥诗话》卷三:“世但称其和雅之作,此等诗[俊按,指《南天门》《古北口》]尤为实大声宏,上追韩、杜。”晚晴簃诗汇卷五四录其诗十八首。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