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孙奇逢(1585—1675)卒。

公元1675年 四月
  二十一日,孙奇逢(1585—1675)卒。

《清代碑传全集》卷一二七魏象枢《征君孙钟元先生墓表》:“康熙十有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征君前明举人孙钟元先生卒。其年冬十月,葬于辉县夏峰之东原,又八年,蔚州魏象枢表其墓曰:先生讳奇逢,字启泰,钟元其号,保定容城人。”《清史列传•儒林传》:“孙奇逢,字启泰,直隶容城人。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著……年十七,举明万历二十八年乡试。与定兴鹿善继讲学,一室默对,以圣贤相期许……国朝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具疏让官,以元许衡吴澄相拟,有旨征为国子监祭酒,奇逢以病辞。三年,移居新安县。七年,南徙辉县之苏门。九年,工部郎中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乃辟兼山堂,读《易》其中,率子弟躬耕自给,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居夏峰二十五年,屡征不起。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而兼采程、朱之旨,以弥阙失。其论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而其大本主于穷则励行,出则经世。其治身务自刻励,而于人无町畦……著《读易大旨》四卷……著《四书近旨》二十卷……别为《诸儒考》附之,著《理学宗传》二十四卷。他著有《尚书近指》《圣学录》《两大案录》《甲申大难录》《乙丙纪事》《孙文正年谱》《岁寒居文集》《答问》《日谱》《畿辅人物考》中州人物考《孝友堂家乘》《四礼酌》等书,凡百馀卷。奇逢之学,盛于北方,与李颙黄宗羲鼎足。年逾耆耋,讲道不倦。尝自言六十以后,工夫每十年而较密……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河南北学者祀之百泉书院,容城刘因、杨继盛同祠,保定与孙承宗、鹿善继并祠。道光八年,奉上谕:‘孙奇逢学术中正醇笃,力行孝弟。其讲学著书,以慎独存诚,阐明道德,实足扶持名教,不愧先儒。著从祀文庙西庑,以崇儒术而阐幽光。’”《四库总目提要》卷六著录孙奇逢《读易大旨》五卷,同书卷一四又著录其《尚书近指》六卷,同书卷三六又著录其四书近指二十卷,同书卷五八又著录其中州人物考八卷,同书卷九七又著录其《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岁寒居答问》二卷、《附录》一卷。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一选孙奇逢诗七首,《诗话》云:“夏峰,理学大儒,不以诗名。当明之亡,年已六十有一。旧有《岁寒集》三十卷,诗文在焉,皆鼎革前作。后三十年编为续集,其前集触时讳语已颇删去。今所存诗二卷,皆随事寓怀,有闲澹自适之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著录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十六卷:“所撰诗文,六十以前,有《岁寒堂集》三十卷,六十以后,有《岁寒堂续集》若干卷,有文无诗。康熙三十八年,其孙洤取十之二三,刻为《夏峰先生集》十四卷。道光中,钱仪吉重刻为十六卷,移语录于编首,别辑补遗二卷,而删去文之涉于禁忌者。奇逢诗文,不事藻绩,而胎息深厚,情意真挚,似南宋人所作。《题饿夫墓》诗文,至今读之,犹令人鼓舞。《乙丙纪事》,述周旋左魏事甚悉。其《高阳述闻》《守容纪略》《扫盟馀话》,有关旧闻,俱未见,必为仪吉所删,可惜也。”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一著录孙奇逢《夏峰集》十六卷(道光廿五年大梁书院重刊本):“居京师与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以气节相尚。当魏阉乱政,东林党狱起,左、魏、周三人先后被逮。奇逢百计营救,不得,卒经纪其丧,以各归于其乡,而义声震一时……是集卷一、卷二为语录,卷三为记、论、说、辨、议,卷四、卷五为序、跋,卷六、卷七为书,卷八至十为传、志、行述,卷十一为杂著,卷十二为赞、铭、杂文,卷十三、四为诗,末二卷为补遗。其论学精粹之语,皆入语录矣。”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一著录孙奇逢《夏峰集》诗二卷(道光二十五年大梁书院重刻本):“晚作闲适抒情,《述怀诗》有云‘日用优游老遗民’颓然降格矣。又时以哲理及琐事入诗,措词矜慎。清初大儒,固不以诗鸣世也。顾炎武《赠孙征君奇逢》诗,见《亭林诗集》。”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夏峰先生集》整理本,十四卷。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