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以荐至京师。

公元1370年 本年
刘崧以荐至京师。

刘崧(1321一1381),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还。征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请老,许之,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诗集礼部志稿卷五五《侍郎刘崧》:“洪武三年,以材学举至京。”尹直《司业刘公言行录》:“赋性仁孝纯厚,颖悟绝人。年五岁诵书,日记数千言。七岁能赋诗,尝侍世父夜寝,闻鸡声,因命为题,公应口成一绝,末句‘唤醒人间蝴蝶梦,起看天上火龙飞’,世父惊叹:‘是子他日必大用。’家贫无火,执笔作文,手为皲裂而力学不废。”[按,槎翁之名,明史《明诗综》皆作“崧”。《四库全书》《鸣盛集》录槎翁序,题“刘嵩子高序”,作“嵩”。《四库全书》槎翁诗集署名作“嵩”。盖“嵩”“崧”通,并具高峻义,故四库馆抄录时不细区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槎翁文集》,署“刘崧”。槎翁有仲弟,梁潜《东园刘先生墓铭》云:“先生讳埜,字子彦,姓刘氏,吉之泰和人也。”雍正江西通志卷七七:“刘埜,字子彦,泰和人,子高弟。洪武中征制礼作乐、通今博古之士,赣守举埜以应。条奏十事,礼乐多所更定。”仲弟名埜,字子彦,号东园。“埜”乃“野”之异体字,含“土”部首,与“东原”义相关。“崧”乃“嵩”之异体字,含“木”部首,与“槎翁”义相关。槎翁字“子高”,名与字义当通,故其名作“嵩”或“崧”皆通。然“崧”与“垫”相类,则槎翁为“刘崧”,非“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