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与周砥相识于吴,往返唱和。

公元1360年 本年
高启周砥相识于吴,往返唱和。

高启徐贲杨基张羽等人结社唱和,或亦在此数年间。高启《荆南倡和诗集后序》:“《荆南倡和诗》若干首,句吴吴(周)履道、毗陵马孝常所共作者也。二君常客阳羡荆溪之南,故以名编。庚子春,余始识履道于吴门,相与论诗甚契,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辞也,恐世之嗜好者少,故未敢出,子今为我评之。’予读之,爱其清粹雅淡,有古作者之意,因乞而藏于家。自是履道与予游集,未尝不道荆南之乐,且曰:恨子不识孝常。后予卜馆云岩之西冈,履道每乘舟访予,至则留连累日。予与之缘崖溯涧,搜览无厌。一日,雨霁鸟鸣,乔木荫壑,予邀履道坐盘石,命诸生行觞鼓琴。酒酣,履道起歌其诗数章,既而叹曰:‘自吾别孝常,去荆南,谓山林燕咏之乐,不可复得矣。今乃与吾子相羊于此,岂偶然哉?’又曰:‘吾衰矣,恐无以称列于后,苟得片词之传,使吾名因而自见,亦可以少无憾矣。’予当时甚怪其言之悲也。越二年,履道客会稽,竟卒于兵。予亦遭乱奔走,不遑启处。今避地江浒,暇日理箧,中家乘尽失,独《荆南集》在焉。因抚而叹曰:‘此诗不亡,天欲成履道之志乎?’”徐贲《书荆南倡和诗集后》:“予往年在荆溪时,闻有周履道、马孝常者,南山周氏馆二人,情相得,习相同,才气相下上,其闲情雅韵,固非流辈相及。有《荆南倡和诗》一卷,为时所称。后识履道于显亲寺之听秋轩,彼时独不得与孝常见。及予东还,与高季迪以诗倡和于吴,履道亦避地来居,故予三人交结又最密。每燕语间,未尝不叹荆溪之胜,诵孝常之诗之美。无何,季迪东游越,予卜居吴兴之蜀山,履道亦从军去,遂没于兵。呜呼,今已十又五年矣。此帙乃履道之亲笔,季迪所藏者,后季迪序而属其乡人吕志学收之。志学常持此过予山中求题,时洪武四年七月一日也。于时季迪尚无恙,今季迪亦逝去几四载。”石洲诗话卷五:“周履道与高季迪、徐幼文结社,其诗清迥有逸气,非一时徒事长吉调者可比。”北郭十友,各家所记名姓不一。高启《送唐处敬序》所言凡六人:王行徐贲、高逊志、唐肃、余尧臣、张羽。而所作《春日怀十友诗》之十友为:余尧臣、张羽杨基王行、吕敏、宋克徐贲、陈则、僧道衍、王彝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六《徐贲传》、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八“余尧臣”条均采此说。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则去王彝,并高启为十友之数。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王行》则云:“初,高启家北郭,与行比邻,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据高启《送唐处敬序》所言,诸人除王行而外,皆由他处寓居北郭,且所至前后有相隔数年者,所谓“十馀年,徐君幼文自毗陵,高君士敏自河南,唐君处敬自会稽,余君唐卿自永嘉,张君来仪自浔阳,各以故来居吴,而卜第适皆与余邻,于是北郭之人物遂盛矣”,即其指也。而观之所作《春日怀十友诗》,则有不尽于北郭唱和者。知“北郭十友”之说,乃后人以高启之名重,而以其所往来之友附会而成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