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以国子监丞征,明年六月到官。

公元1308年 秋
吴澄国子监丞征,明年六月到官。

刘岳《送吴草庐赴国子监丞序》:“至大元年秋,临川吴幼清先生以国子监丞征。当之京师,郡县趣就道者接乎先生之门。明年三月,先生至洪。……先生尝以翰苑征至京,而不就列。又当劝学江右,至官而不终淹。今其久速,未可知也,由此大任,亦未可知也。临川自王氏以文学行谊显,过江,陆氏以道显,至于今不可尚。先生出乎二氏之后,约其同而归于一,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者,盖兼之矣。使先生之学行,岂复有遗憾哉?将天下有无穷之休,而复临川有无穷之闻,以临川复显于天下,必将自今始。”(《申斋集》卷一)虞集《送李扩序》:“近者吴先生之来为监官也,见圣世休明而人材之多美也。慨然思有以作新其人,而学者翕然归之,大小如一。于是先生之为教也,辩传注之得失而达群经之会同,通儒先之户牖以极先圣之间奥,推鬼神之用以穷物理之变,察天人之际以知经纶之本。礼乐制作之具,政刑因革之文,考据援引,博极古今,各得其当,而非夸多以穿凿。灵明通变,不滞于物,而未尝析事理以为二。使学者得有所据依,以为日用常行之地;得有所标指,以为归宿造诣之极。噫,近世以来,未能或之先也。惜夫在官未久,而竟以病归。呜呼,文正与先生,学之所至,非所敢知、所敢言也,然而皆圣贤之道则一也。时与位不同而立教有先后者,势当然也。至若用世之久速,及人之浅深,致效之远近小大,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仆之为学官,与先生先后而至,学者天资,通塞不齐,闻先生言,或略解,或不能尽解,或暂解而旋失之,或解而推去渐远。……近臣以先生荐于上,而议者曰:吴幼清,陆氏之学也,非朱子之学也,不合于许氏之学,不得为国子师,是将率天下而为陆子静矣。遂罢其事。呜呼,陆子岂易言哉?彼又安知朱、陆异同之所以然,直妄言以欺世拒人耳。” (《道园学古录》卷五)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称伯清,其先自豫章丰城迁居崇仁。咸淳六年,应抚州乡举,以第二十八名荐,明年试礼部下第。教授乡里,学者称草庐先生。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奉诏起遗逸于江南,强起之至京。明年,以母老辞归。二十五年,以程钜夫言,以其所校定诸书教授国子监生。大德元年,以荐授应奉翰林文字、登仕佐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辞不就。八年,除将仕郎、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十一年,以疾辞去。至大元年,除从仕郎国子监丞,二年六月到官。至大四年,升国子司业。延祐五年春,除集贤直学士,特升奉议大夫,遣集贤修撰虞集奉诏召于家。行至仪真,病作不复行。至治三年,超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元统元年卒,年八十五。谥文正。著有《吴文正集》一百卷。元诗选初集乙集选其诗55首。生平据虞集《故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临川先生吴公行状》《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四)、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元史卷一七一本传。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