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赴杭州途中经过镇江(今属江苏)金山寺,访宝觉、圆通二

公元1071年 十一月
苏轼杭州途中经过镇江(今属江苏)金山寺,访宝觉、圆通二僧,夜宿作《游金山寺》诗。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一:“一往作缥缈之音,觉自来赋金山者,极意著题,正无从得此远韵。起二句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恰好由岷山导江至此处海门归宿为入题之语。中间‘望乡国’句,故作羁望语以环应首尾。‘微风万顷’二句写出空旷幽静之致。忽接入‘是时江月’一段,此不过记一时阴火潜燃景象耳,思及江神见怪,而终之以归田。矜奇之语,见道之言,想见登眺徘徊,俯视一切。”纪批(卷七):“首尾谨严,笔笔矫健,节短而波澜甚阔。”“结处将无作有,两层搭为一片。归结完密之极,亦巧便之极,设非如此挽合,中一段如何消纳。”施补华《岘傭说诗》:“‘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确是东坡游金山寺发端,他人抄袭不得。盖东坡家眉州近岷江,故曰‘江初发源’;金山在镇江,下此即海,故曰‘送江入海’。中闻‘微风万顷’二句,的是江心晚景。收处‘江山如此’四句两转,尤见跌宕。”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一起高屋建瓴,为蜀人独足夸口处。通篇遂全就望乡归山落想,可作《庄子•秋水篇》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