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有意识按“五根”(特别是眼、耳、鼻)之感受来制造烘

公元535年 本年
佛经中有意识按“五根”(特别是眼、耳、鼻)之感受来制造烘托气氛,这样的例子在佛典中颇为常见。

梁代士人对于佛经这样的手法心领神会。如王僧孺《初夜文》曰:“璧月珠星,含华相照;轻云薄雾,朗然自戢。(眼根色尘)鸣钟浮响,(耳根声尘)光灯吐辉。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郁馥,出重檐而轻转。 (鼻根香尘)。”邵陵王纶《答皇太子示法颂启》有云:“能使六地震动,四花普雨,折木盖鳞,开罗散翩。香鸟步花,驯游于云圃;瑞雀飞环,翔舞于风前。”彼于视听嗅三觉施展笔墨,显然也是佛经文字的翻版。陆时雍《诗境原论》谈到读庾肩吾、张正见诗的感受曰:“庾肩吾、张正见,其诗声色臭味俱备,诗之佳者在声色臭味之俱备,庾张是也。”[33]而宫体诗无一不是从舞姬绮饰色彩之绚烂,歌妓肉竹音声之撩人,舞榭闺室众芳之馥郁,轻衫飘拂素体之隐现来烹制一席“五欲乐”的盛宴。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