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论”作为中土绘画理论,自东晋顾恺之奠定基础,降

公元535年 本年
“传神论”作为中土绘画理论,自东晋顾恺之奠定基础,降及谢赫(历宋、齐、梁)与姚最(历梁、周、隋),使之日趋成熟。

谢赫标举绘画“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即“神”的同义词。当时画论中“以形写神”说,自然也会给宫体诗在对女性美的刻画上产生影响。宫体诗完成了从叠叠堆垛以求完美到洗练简洁以传神韵的艺术飞跃。在语词的使用上,宫体诗人上承永明诸家,同样精雕细琢,力求新变。这一方面表现在词语“用事”上,刘勰文心雕龙专门撰有《事类》一篇。《南史•王谌传》曰:“谌从叔摛,以博学见知。尚书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此实开以学问为诗之先河,钟嵘诗品就对梁代“竞须新事”的诗风表示反感。而宫体诗人为了强化其诗歌的绮艳效果,似乎在无意之间诗歌语词就高度密集地连用了许多香艳典故,如“巫山”、“阳台”、“洛浦”、“明珰”、“秦罗髻”、“使君”、“昭君”以及“绿珠”,等等,时时出现在宫体诗人的笔下,让人生发联想,从而置身于浓郁的香艳氛围之中。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