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引

【介绍】:

    一作《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秋作于被贬江州司马时。《琵琶引》和《长恨歌》一样,也是白居易的叙事名篇之一。在作者生前,已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琵琶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通过琵琶女精妙绝伦的演奏和撼人心魄的泣诉,抒发了古今失意人共有的“天涯沦落之恨”,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极境,从而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全诗主旨,而主旨又是通过长安倡女演奏琵琶这条主线揭示出来的。作者借助“琵琶”这个主要道具,脉络分明而又繁简得宜地敷演了一幕曲折感人的活剧。作者巧妙地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与自己的贬谪生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长诗主题升华到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高度,“情致曲尽,入人肝脾”。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既专为此长安故倡女感今伤昔而作,又连绾己身迁谪失路之怀。直将混合作此诗之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元白诗笺证稿》第二章)元马致远杂剧《青衫泪》,明顾大典传奇《青衫记》,清蒋士铨杂剧《四弦秋》,都是敷演《琵琶引》故事的。在日本也被改编搬上舞台。可谓琵琶一曲感今古,五洲四海共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