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介绍】:

    李白作。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白帝城遇赦,返舟东下,至江夏,见到了江夏太守韦良宰,正值韦秩满将赴京,此诗是赠韦之诗,希望他能入朝推荐自己。此诗是李白诗中最长的自传体诗。全诗长达一百六十六句,八百三十字。诗中以与韦良宰的三次交往为主干,叙述了李白一生特别是天宝后期与安史之乱中的坎坷遭遇。其中,天宝十一载十月,李白抵达幽州,亲见安禄山“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的嚣张气焰,知安禄山已有反意,心中对唐朝的国运十分忧心,但安禄山深受玄宗信任,李白“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只好“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为大唐之国运恸哭。后安禄山起兵,两京沦陷,李白南奔隐居庐山,永王派人请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在诗中说是“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虽有自我开脱之嫌,但对人也只好这样说。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二句,虽是对韦良宰作品的称誉,其实是夫子自道,正是李白自己的诗歌主张。诗末“君登凤池去,勿弃贾生才”,才是李白写此诗的真正目的,希望韦良宰在朝中推荐自己,是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几句,显示了李白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迫切愿望。管世铭谓此诗“太白生平略具,纵横恣肆,激宕淋漓,真少陵北征》劲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五古凡例》)《唐宋诗醇》卷五云:“通篇以交情时势互为经纬,汪洋灏瀚,如百川之灌河,如长江之赴海,卓乎大篇,可与《北征》并峙。”